记起儿时的年味

博主:手万哥手万哥 2022-01-05 361

对于出生于七十年代的我来说,腊月里的味道,曾是家家户户忙碌一年后最丰富的奖赏,也是父母忙碌一年后,却又要花去甚至半年的工钱的日子。每逢过年,相对于我的同龄人是最快乐、最幸福的。那时的我们期待春节的的美味大餐,期待换上新衣服。虽然衣服没有品牌也没有款式,但所有的欣喜若狂都写在了稚嫩的脸上……

guonian.gif 记起儿时的年味 手万传博客

年关到了,年味浓了。过了腊月初八,街道上就会热闹纷繁。贸易市场各种农副产品、日常用品、孩子们的玩具、手工艺品、年画、门贴、鞭炮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乡下置办年货的人们行走在大街小巷,有的扶老携幼,有的独自行走。那时的我也不例外,屁颠屁颠的跟着父母后面,知道会给我买吃的,还要买新衣服(吃的无非就是一些小零食,衣服也是很平常的那种地摊货),心里止不住的喜悦和得瑟全挂在脸上。

记得过了小年,奶奶和妈妈就开始蒸馒头了,父亲自然就被派往灶门口烧火。馒头有青菜肉馅、豆沙馅、萝卜丝馅,也有甜馒头。所有蒸的面食,都会在点心中间染上红色,就像一朵鲜艳的红花开在馒头中间,特别好看。还会包有馅的“团子”,还把自己大院门关上,不让外人来家,也不许我们去有蒸馒头的人家。其实到现在我也没明白为什么?可能就是老家的一种习惯了的习俗吧! 

进了腊月底,家家窗口都挂满了咸肉、香肠,咸鱼,我们家也不例外。这时妈妈和奶奶会做小方糕,就是糯米粉放一种木头磨具里面蒸熟,甜甜的,粘粘的,我最喜欢吃了。还会做很多种糖:芝麻糖、炒米糖、花生糖,会炒很多葵花籽、南瓜子、蚕豆、花生,我们就围着灶头不走了,也只有那个时候的我们最听话,不乱跑。

除夕夜是我们最盼望的时刻。父亲贴完春联,一家人吃完团圆饭,就可以拿到压岁钱,换上新衣服,看大人放鞭炮,自己甩着多响炮,玩的不亦乐乎。年初一,开始了拜年,口袋里总是满满的瓜果、糖、小片糕。亲戚们还会用红纸包压岁钱给我们,我们塞在口袋里也会时刻摸一下在不在,怕丢了上交不了父母(那时的压岁钱不属于我们自己)。那时春节时有舞狮子、龙灯的,我们总会像傻子一样跟在队伍里,就为了拔几根狮子身上麻线染色做的狮子毛,听大人说可以保佑这一年平安吉祥。

光阴似箭。如今,随着祖国的惠民政策落实,改革开放的脚步加快,生活有了极大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已经没有那时的鞭炮迎新年的热闹,儿时的年味也只能在脑海里回荡。但过年是中国的传统习俗,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平时忙于工作,一年也很少有时间陪伴亲人,所以利用春节短暂的假期陪伴家人,看望长辈,相互串门,互送祝福。

儿时家乡那淡淡的泥土味和浓浓的人情味,父母家的大院子才是年味最浓的地方,至今还总是想起年幼时纯真年代的美好,感受到那时浓浓的年味!

The End

发布于:2022-01-05,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手万传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