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斑斓晚秋重逢阳高三绝

博主:手万哥手万哥 2023-11-25 161

开在晚秋的火车正轰隆隆朝冬日驶去,它允许色彩斑斓的叶、清爽自在的风以及高天上的流云一同搭乘,漫漫意阑珊像铺天盖地的秋叶在久违的朝圣之地旋转。隐在洼地,有起伏的韵律;站在巍峨之巅,有豪迈的壮阔;依在小溪长亭边,又有江南的旖旎,见识了秋色无边的浪漫与岁月静好,便知山川秀美之绝色不仅在独特、在瑰丽、还在壮观!

gao.jpg 与斑斓晚秋重逢阳高三绝 手万传博客

踏着秋的节拍去阳高看景,浑然不觉中你也是最靓丽的风景,独得天地万物的恩宠,享尽日月星辰的精华,如一株傲然绽放的花永远开在岁月最深处。

慕名而去,携福而归,恐怕就是我在秋日里寻找的最真实的浪漫。久闻阳高是个传奇之地,至心顶礼,必要亲自一睹其风采,追根刨底一些历史足迹。

阳高县是山西省大同市下辖县,名字很霸气,阳高阳高,艳阳高照。据历史考证,阳高县最早有人居住为新石器时代。在春秋战国时期,赵国渐强,武灵王时向北攻占地盘,击败林胡、娄烦。在阳高设置行政区划,名为高柳,归属代郡管辖,此时的县名与阳高县还没有直接关系。西汉时,在高柳县置西部都尉治,归属代郡管辖。北魏属畿内之地,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为高柳、安阳(今阳原县南)二县的管辖范畴。唐太宗建守捉城,就是现在的阳高县的雏形,隶属于河东道蔚州。辽置长青县,县址在今大白登附近。属西京道大同府。金初仍置长青县,后改名白登县,属西京路大同府。元朝时仍然称白登县,属中书省河东山西宣慰司大同路。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置阳和卫;三十一年(1398年)在今址筑城,因城在洋河之畔而谐名阳和城;宣德元年(1426年)移高山卫同治,又置阳和通判。清顺治三年(1646年),阳和、高山合为阳高卫;雍正三年(1725年)改卫为县,为阳高县名之始。

 一番科学的考证就是虔诚的膜拜。对历史的尊重,对人文的向往,对山水的追求,让我叹为观止造物者的鬼斧神工。来了,就是家了。来了,就得刻些美好;来了,就得醉倒在绝色中。阳高有众多美景值得我驻足观赏。玉安生态岛、大杏庄古堡、采凉山红石崖、六棱山风景区、采凉山风景区、阳高奶奶庙、秋林峪、大泉山风景区、阳高怪坡、镇边堡等等不胜枚举。因为对历史素有怀旧情结,在有限的时间里想一览无余众多美景是不可能的,有的放矢,成了首要。丈夫唯命是从听命于我奔赴山水田园,我是想一出是一出,太过随心,也太过随性,自由插上了翅膀,便如秋风浩荡,哪里都是秋情。看着路边万木凋黄,野草凄迷,心不由自主想到了春天杏花烂漫的阳高,说来奇怪,附近各村庄的树木都已光秃着脑袋在风中颤抖,这里的杏林却一派脉脉含情的样子,橙黄、明绿、胭红层次分明,呈伞状有序排列。我提议此次先去颇负盛名的“阳高三绝”,其它绝色徐徐图之。

不熟地形,就随着心思畅游。先去龙混山一睹“壮观”的意境。龙混山位于阳高县王官屯镇康窑村西侧,一路颠簸到了山脚,才透彻领悟“高山令其渺小,山风也让其缄默”的真谛。龙混山海拔1577米,是采凉山的支脉。半山腰上的摩崖石上书写着"壮观"二字。据说,村里的老人曾读出壁上的繁体字内容,大意为:大明万历二十五年,朝廷都察院御史兼兵马右上书到大同府催粮草,大同府官员领着都察院御史到此游览,看到山高入云,山上佛阁林立,都察院御史欣然提笔写下了“壮观”二字。大同府官员为了让此墨宝流传后世,于是找来石匠将其刻到了石壁上。尽管已经历数百年的风雨,明朝万历年间的摩崖石刻仍然伫立在阳高县的龙混山上。远处,庙宇在丛林中若隐若现,显得古意盎然。除了摩崖石刻,山上还有青云观。此外,还有一个天然的石洞,洞深约4至5米,洞内石壁光滑,左窟有人工开凿的可供攀爬的台阶,一些台阶上还刻有文字。右窟内则隐约可见壁画和一些珍贵的题壁,题壁上书写“大明嘉靖二十三年补修”。相传龙混山上建筑是唐代李世民东征高句丽路过阳高之时命人修建的,是佛道合一建筑,山巅之凤林寺依山而立,气势恢宏,珠光璀璨,古雅端庄。半山腰的洞窟则为佛阁。现今龙混山一片荒凉,在晚秋真正是“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自知身体羸弱,“”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勇气只能偃旗息鼓,在半山腰感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是幸福。

领略了龙混山的巍峨挺拔,再看云林寺壁画的秀色可餐,就知古人智慧的最大价值不仅在于他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还让我们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云林寺位于阳高县城内西门南侧,俗称西寺,西大寺。据雍正七年(1792年)《阳高县志》载,云林寺是由皇帝下诏而建,系明代建筑。它本身的价值在主殿三面殿墙的壁画。大雄宝殿面阔五间(19.35米),进深四间(14.1米),平面呈长方形,单檐庑殿顶,坡度较陡,飞檐恢弘,用材断面合理,纵横构件连接牢固,巧妙地把力学与美学结合起来。殿内柱同配列为金箱斗底槽的变体,殿堂和厅堂混合结构形式。对柱网的排列习用了移柱减柱法,突出了佛坛的位置。有泥塑像25尊,其中主像3尊、弟子2尊、罗汉18尊,姿态自然,给人以艺术之美感。释迦佛座前有迦叶、阿南二弟子侍立,座下及两厢是高大的护法天王和十八罗汉彩塑,宽衣博带,束发连冠,形态逼真,比例适度,衣饰流畅,姿态自然。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三世诸佛背光上的悬塑飞天、伽兰、金刚力士等,设计独特,颇具匠心。

面殿墙满绘壁画,计123组,重彩平涂,立粉贴金,金碧辉煌。多种文物荟萃在一起,整个寺宇富丽壮观,对研究我国明代建筑、雕塑、绘画艺术具有较高价值。云林寺内的悬塑、彩塑和壁画,被中国社科院教授丁明夷誉为“三绝”,而这“三绝汇于一殿,为一大绝”。看来绝色中的绝色在此名副其实。静听林飞念佛鸟,细看壁画伏经马。这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洗礼在一处处古迹的真实、厚重、古雅中汹涌澎湃。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庆幸的是壁画保存得较完整,1996 年1月由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阳高县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是北方雄镇、军事重镇,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史有“京畿肩背”“神京门户”之称。大美阳高,历史悠久,底蕴丰厚,可概括为“人之源、史之久、文之脉”。古堡自然成了我趋之若鹜之地。守口堡为明长城大同镇关口堡。位于阳高县境内。据史载,为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设,隆庆六年(1572)砖包,城周“一里二百二十步,高三丈五尺。”只城东有一门,明时在此驻守备,分守长城“十三里,边墩二十三座,火路墩四座”。明隆庆年间俺答汗部由此入犯,曾使大同全镇告急。今城堡已毁。长城由守口堡向西经镇宏堡,过长城乡抵镇边堡,然后向西出阳高进入大同市辖境。身处山峦叠嶂,绵延起伏,垛子林立排列的古堡中,不由让人想起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血雨腥风,与征战四方,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悲壮。

一系列的波澜壮阔不绝于耳,不绝于心,青蓝、明黄、橙红与这古朴中透出的无穷韵味延伸到晚秋,瞠目结舌之时便是滚滚历史留下弥足珍贵的“壮观”,站在秋深处,看阳高,爱阳高,赞阳高,何止绝色,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了然于秋色之中。

The End

发布于:2023-11-25,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手万传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