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月,那套装
我的母亲是一九三九年出生的,那战争年代,昏昏的,乱乱的,遭遭的……
母亲的命很苦,她周岁刚过,外公就因阑尾穿孔,在医院里走了。母亲三岁时,被秦姓外公抱养。秦姓外公外婆对母亲很好,从不打骂她。到了上学年龄,还送她去学堂读书。母亲也很懂事,很听话,不偷懒,五六岁就会烧水做饭,洗衣打扫,也许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吧。
母亲学习刻苦勤奋。九岁开学,从不缺课,每天做好家务,自觉完成作业,语文算术班级第一,优秀作文区乡交流,唱歌跳舞是拿手绝活。在本村,她是唯一能够读完初级小学的女孩。外公外婆,看她聪明成绩好,舍不得她,又将她送到距离家乡二十多里的外乡读高小。那时,交通不便,芦苇荡区,从家到学校,虽只有二十多里路,但土路+水岗+草地,几经辗转要五六个小时,有时等候渡船也个把小时。那时的母亲只是十二三岁的小女孩,每天却披星星,戴月亮;过草地,涉水塘。
母亲十五岁高小毕业回村后,正逢农业高级合作社成立,乡领导看中她聪明能干,培养她做了一名高级社主办会计。母亲积极参加县乡组织的各类会计培训,认真钻研会计业务,会计科目合规合法,记账方法新式有效,严格遵守会计制度,她的做法多次受到乡村领导的表扬,被领导指令为当时官垛乡会计辅导员,指导高级农业合作社的会计业务。
我的父亲是高邮县第一届师范生,毕业后,来到官垛创办官垛小学。
母亲十八岁和父亲结婚的。结婚后,母亲为了支持父亲创办教育,主动辞去了高级社会计职务,到教育局报名参加了公办教师招考,后被录取,做了一名小学公办教师。做教师的母亲,觉得知识不够,她主动学习初中课程,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学习教师业务,主动承担公开课教学研究任务,一次公开课有100多名老师听课。她的课堂,学生们喜欢热爱,同行们赞许欣赏,领导们肯定表扬。
由于苏联老大哥背信弃义,撤走专家,逼我还债,加之我国遇三年自然灾害。1962年,国家号召支援农业,减轻国家负担,我父亲母亲积极报名,响应国家号召。最终母亲被批准,下放到农村当了一名农民。
父亲留在了学校,母亲带着我们兄弟三人,来到了周山公社龙溪大队。
没有房屋,暂借一间临时居住,锅连着床,床隔着桌,十五平米,一家人相拥。
父亲在外乡工作,常年忙于建校,一年回不了几趟家。家里的事全靠母亲操劳。每天要到生产队出工劳动,要照顾年迈的爷爷,还要侍候教育我们几个小公鸡崽,真是辛苦之至!
在那缺衣少食的日子里,母亲善于经营这个家。在几分自留地上,她指导我们种豆种瓜,浇水栽培,分工作业。黄瓜、菜瓜、南瓜、冬瓜、丝瓜,瓜瓜有叫;蚕豆、豌豆、豇豆、扁豆,豆豆生情;生菜、青菜、白菜、包菜,菜菜盆香。一锅瓜,一碗豆,一盆菜,几粒米,填充了我们小小的肚皮,补足了我们发育成长的基能。
更值得骄傲的是母亲为我们弟兄四人自制的套装。
计划经济年代,买布是用布票的。我们家弟兄四人,相隔两到三岁,能吃能喝,个头也挺大,穿衣吃饭是头等大事。母亲为了我们穿着光亮,制作了夏季套装。她买了绽纱(白纱布,做蚊帐用的),为我们弟兄四人各做了两件汗衫,领和袖口用紫红洋布镶边。用紫红洋布做了两条短裤。夏天,我们穿了白汗衫+紫红短裤,人家以为我们在什么地方买的。四个小伙,穿着一色的服装,整齐出行,潇洒得不得了!
65色绿军装,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人,包括工人、农民、教师、干部、知识分子中相当一部分人以穿一身绿军装为时尚的不带领章、帽徽的草绿军便装。母亲到供销社买了绿色的纱卡布,为我们每人做了一套绿军装。军装做得特别大,一是新老大,旧老二,补补缝缝给老三……二是,除了夏季,春秋冬三季都好穿。
改革开放几十年了,各种套装如云。我觉得还是母亲的套装好,合体、合心、透亮、光靓。
发布于:2023-10-16,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