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瓦盆边笑呵呵

博主:手万哥手万哥 2023-10-13 195

连岛,连云港人的海上花园,古称鹰游山,是江苏省最大的海岛,与连云港隔海相望,通过七公里左右的拦海大堤与连云港市东部城区相连。连岛的美在海中央,云腾雾绕,似海上仙山浮座于万顷波涛之上。这里青山翠绿,碧海泛波,独特的海滨风光秀丽迷人,是黄海之滨一颗璀璨的明珠。连岛集山、海、林、石、滩及人文景观于一体。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连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四季宜人。

久居城市的人,在钢筋和混凝土的丛林中,饱受喧嚣之闹俗欲之累,来到连岛,倾听万年如一的潮声涛语,山海的永恒博大,让郁积于胸的烦情愁绪顷刻间遁于无形,甚至将自我都融入了苍茫的海天之中。

在忙吗?不忙的话,陪我去连岛看看人间海市吧。上万只海鸥,在烟波浩淼的大海上自由飞翔。苏马湾崖顶的灯塔仿佛在眺望世界尽头的乌斯怀亚。大海倒映着夕阳,在天与地的辉映下,海天一色,分不清哪是海哪是天。水瓶座的杨千嬅曾经说,地球另一端的长岛有冰茶。而水瓶座的我想说,这里的连岛,更像是大海的家。

wa.jpg 老瓦盆边笑呵呵 手万传博客

坐标,连云港的灌云,长长的盐河穿城而过。南来北往的货船,热闹着这条在唐代就已经开通的南北漕运枢纽。也让这座名叫灌云的小城,浸润在南北文化的交融之中,形成了自己一套独有的饮食文化。当然,说起灌云的美食,就不能不提到豆丹,民间也有豆参的叫法,是一种以吃豆叶,喝甘露为生的软体昆虫。但是这种危害大豆生长的大青虫,却是一道不可多得的人间美味。

在陈光山的记忆中,当地人吃豆丹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每逢豆丹最好的时节,他总要烧上一大锅,喊上邻居们一起大饱口福。“我们家挺早做豆丹的,从老太爷那辈就开始了,做到现在已经一百多年了。有的外地人到灌云来,他们吃过以后,对豆丹的评价非常高。”

灌云民间开始食用豆丹,已经不知道传承了多少代人。住在这里的人们仿佛从出生开始,就已经与豆丹结下了不解之缘。现在的豆丹身价不菲,不过吃的人却是越来越多,这做法和吃法呢,大部分还是延续着老传统,吃的就是那口独特的老味道。

“豆丹有烧丝瓜的,有蒸咸菜的,也有混合大菜芯做馅的,皆可以百搭。灌云豆丹是人间美食嘛,到了灌云没吃豆丹,等于没到灌云来过。”每每与人谈到豆丹,陈光山都透露着满满的自豪感。

富含营养的豆丹,在陈师傅的手下,造就的是一道传统的豆丹烩丝瓜。而在灌云当地另一位老师傅,张洪承的刀铲之下,小小的豆丹,可以和营养丰富的南瓜泥搭配,也可以和小龙虾一起,创造出一道道美味的豆丹创新菜肴。“现在这个大数据环境,为了大家能更适应豆丹,我们的思路很有必要拓展一下。拓展了以后呢,豆丹为主要食材的菜品,要多搞几样,菜品多样化,选择性也多了,吃的人不就多了吗?吃的人多了,灌云的豆丹产业也会越来越大。”

豆丹,对于爱吃的食客们是一道,一期一会的美食享受。对于灌云来说,似乎就像一扇窗口,也像是灌云人民打开的一扇门。这扇门,让豆丹这样流传百年的独特美食走向了世界。也让更多的人们,因为豆丹知道了灌云。同时,它也给每一位土生土长的灌云人,留下了独特的味觉记忆。

我误入一片森林,是那群麋鹿,带我闯进了这里。它们有时渡水来到炊烟袅袅农区,有时又藏匿在森林深处,了无踪迹。这篇关于麋鹿和森林的童话,发生在洪泽湖湿地,一个看似无奇的五月夏季。洪泽湖有童话,也有童谣。船夫哼唱着哄囡囡入睡的柳琴小调,这艘摇橹船摆动的幅度刚刚好。项王古镇的时光和摇橹船一样缓,缓到那棵古茶树,经历了一千多年花谢花开。缓到每一块被打湿的青砖,都经历了几百次春去春来。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如果岁月在这里被拉的漫长,那抓住江南、梦回宿豫,是不是就会跑赢时光?

宿迁,历史悠久,古称下相、宿豫,更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北倚骆马湖,南临洪泽湖。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乾隆六下江南五次驻跸于此。赞叹为“第一江山春好处!”推土机隆隆声中,城市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居住环境也在不断的变化,而始终不变的,是城市的美食,城市的味道。让游子们魂牵梦绕。

关玲丽,八岁跟随父母离开了宿迁。如今,学成归来,准备在宿迁运营一个推广当地美食文化的公众号。“小时候经常吃的那些东西,已经深埋在心底。这次回来,不知道还能不能吃到儿时的味道。”与其他九零后女生不同,关玲丽身上斜挎的不是化妆包,而是一部单反相机。一步一步寻找着儿时的记忆,一张一张记录着家乡的味道。

“在宿迁,有口感细腻,酸甜适口的水晶山楂糕;有肉质鲜嫩,营养丰富的泗阳膘鸡;而其中最为经典的,就是黄狗猪头肉。”

黄狗猪头肉由坊间名师黄德始创,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因黄德乳名“大狗”,乡里食客都昵称他“黄狗”,因此得名。

黄金德师傅,黄狗猪头肉董事长,从事餐饮行业三十余年,是黄狗猪头肉第十一代传人。十五岁开始,就跟着父亲学做猪头肉,已经做了快四十年了。对产品的严格把关,每一代黄家人都口口相传,已经退居二线的黄师傅,每天都会去后厨巡视指导。黄狗猪头肉,色泽红润,香味浓郁,肥肉酥烂,精肉鲜香。乾隆皇帝下江南,曾品尝此肉,大为赞赏,所以又有“乾隆老汤黄狗猪头肉”之雅称。

“在我们宿迁,都喜爱这种味道,吃的一种滑爽,吃到嘴里面,像果冻一样,到别的城市,是做不出来这种味道的。”

首先选取耳后一公分,不肥不瘦的猪头肉,处理干净,然后进行调料。配料中有八角、桂皮、茴香、丁香、花椒、葱姜蒜等原料,用最简单的原材料,通过不同的配比,却能调制出独特的酱料。而这秘制酱料中,还有一个独特之处,就是用的酱油,使用宿迁当地黄豆酿造而成的。可谓是土生土长,原汁原味。最后将焯完水的猪头肉与调制的秘制酱料一起炖上两个小时,一道美味的黄狗猪头肉,就制作成功了。

味道,依旧是那个味道,家,还是那个家。黄狗猪头肉了却的是游子心中,那一抹忘不了的味道,唤醒的,是游子的一片寻根之梦。

“我离开家乡这么多年,虽然早已习惯了在外的生活,但是在我的脑海里,总是有那么几个味道,会一直勾起我的回忆,我想,这应该就是,家的味道。”

为了生存,为了奋斗,为了成功。我们赶路、漂泊、驻足。不断出走,又不断回家。或许,只有舌尖淡淡的味道,才是真实的存在。

The End

发布于:2023-10-13,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手万传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