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吟岁月

博主:手万哥手万哥 2023-04-26 235

当你出生在这个世界上,你便踏上了人生的旅程。人一生的旅程,都不是一个人的独行,从身边经过的,既有熟悉的,也有陌生的;有悄然而来的,也有漠然而去的;有擦肩而过的,也有风雨兼程相伴的——我们也有孤独的时候,人在孤独时候是不同的。

我是一个喜欢看风景的人,也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这两样事情都是孤独的,这种孤独并不可耻,像饮食男女一样,别人无法代替你进行,我把看风景与读书当做一场涅槃,喜欢低调地享受和记录自我的所思所感。

suiyue.jpg 行吟岁月 手万传博客

此生不言顺逆,到不惑之年半山听雨,寄意于山水,抒情于点滴,写这本书,源自于两本书,一本是清代沈复的《浮生六记》,一本是美国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

沈复何人,俞平伯先生如此介绍:“他是个习幕经商的人,不是什么斯文举子。偶然写几句诗文,也无所存心。上不为名山之业,下不为富贵的敲门砖,意兴所到,便濡毫伸纸,不必妆点,不知避忌。统观全书,无酸语、赘语、道学语,殆以此乎?”

一段时日,读沈复的《浮生六记》,很有穿越感。沈复就如今人,率性率真,自谦所学浅陋,稍识之无,但诚实地记录自己的生活,叙记听到的有关他人生活的话题,若严苛诗词韵法平仄,瑕疵甚多,只能是正眼者“责明于垢鉴矣”。

《浮生六记》的魅力就在于这是一本非经典名著,不是经典,却是很流行的名著。虽然叙写的是儿女情长,家长里短,却很真实平淡,这份平淡既有生活的平淡,也有叙写风格的平淡,但都在平淡中寻找生活的情趣。我们都是平凡之人,渴望成功、渴望奇迹,但那不是生活的真相,大多数人的生活注定平平淡淡,有艺术的生活就在于生活的美好是点滴的,点滴的美好是我们在平淡生活中需要去营造或创造的。

再读《浮生六记》,对我们的启迪是——余生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用一种不求显贵、不求奢华的心态,创新安排自己的生活,创造平淡生活中最为真实的美,就像沈复、芸娘用一颗平常心对待自己的每一天,努力过好每一天,发现生活中的情趣和快乐,也许这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

我想,思情愁乐本人之常情,对于性情中人来说,“发乎情,止乎礼,君子不欺暗室,不欺于心,更不欺于人”,不为对号入座式的专指,也不为神游于物外,“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知天命的我已经不会“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了,但却会在“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中拾得得闲情逸致的快乐。众口铄金,如果只在乎悠悠众口,岂有闲适悠然之乐,焉有绝妙的瞬间文思。

梭罗是生活于十九世纪中期一个的美国人,一个用哲学思考和生活的人。他在方圆一英里范围内,没有任何邻居的瓦尔登湖,一把刀、一把斧头、一把铲子、一辆手推车,住了两年零两个月,过着原始的、远古的生活。《瓦尔登湖》既是他生活自耕自食,体验简朴和接近自然的生活的真实记录,他超凡脱俗的思想静卧于深邃僻静的瓦尔登湖。

我喜欢他表达的这样一个意思:我们总是尊崇那些遥不可及的、最遥远的那颗星星之后的东西,而总是忘了“此时此地”,我们总在抱怨跋涉在那些污泥似的意见、偏见、传统、谬论与表象之间,而总是在天地遍洒风霜雨雪淘洗尘俗的的时候,把自己幽禁于房子之中。

文明建造了越来越舒适的房屋,但究竟改造了多少居住在房屋中的人,现代文明人的生活追求,是否比原始人、古代人的追求更高尚?房子内的灰尘我们会定期打扫,但心上的灰尘是否会在微红的曙光中、在清扬飘洒的雪花里、在叮咚的溪水间去洗濯吗?

我曾经遐想过、也设计过这般的生活方式,但我做不到,我脱不了俗,离不开手机刷刷微信、刷刷抖音的热闹和空虚;脱不了安逸,离不开维系还算富足生活的食物、衣着、住所,那是我辛苦的依靠,然后自己也有意无意地制造一些生活的表象。

有意思的是,这两个八杆子打不着的人,都在十九世纪生活过,沈复年长梭罗半个世纪。不过,沈复生活的清朝仍处在小农经济的纲常时代,而梭罗却生活在美国工业革命的西进运动时期,并且梭罗还是一个中国儒家文化的拥趸。恍若隔世的几乎相近时代,却有相通之处——他们都是生命换种活法的体验者。

生命本就是一场漫长的试验或体验,当我们从懵懂到有所感悟的时候,却又陷入了生命是如此短暂的慨叹——何必庸人自扰,就这样吧。我们也许会说,那些最聪明的人,那些最智慧的人,还有那些自以为是的专家,活了一世,他们又能实现多少生活的绝对价值呢?我们从长辈那里所谓有价值的热忱忠告,从书本那里所谓有价值的名言警句,当我们没有体验或没有悟到时,依然是那么的遥不可及或与己何干。

岁月的磨砺、人生的风雨兼程,我们何曾慢下来、停下来脚步,是否留意擦身而过的风景,是否看到过某个瞬间最美的风景,最美的风景中的最美自己。

灵魂的重量与阅历有关,与读书多少有关,这话是杨绛先生说的,我可不敢说。由于阅历浅薄,读书寡陋,对于随手翻开这本书的读者来说,或许各取所用,或许弃之如敝履,因为生活的见识本就大相径庭,没有人会削足适履。

生于斯,长于斯,又见祁连雪、讨赖弱千里,细心的正眼者也许会发现,我所叙述的话题与我生活的家乡有关,一座山、一条河、一个湖、一个关于生活哲学的对话。春晖深几许、麦田当守望,这片土地的每一座山峦、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湖泊是如此的温暖,这片深情土地上的身影和灵魂也是如此的坚韧,我们的力量来自于何处?这个话题是回避不了的灵魂拷问,当我们在空闲的时候享受阳光、享受自我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我们精神的贫穷或富有,是否想过对自己、对他人、对岁月做到温柔相待。

聚散匆匆,梦回人远,你蓦然发现,人生千里或万里,无论是小会浅欢,还是离情别绪,都有我们熟悉的山水景致相伴,对我们依然一往情深,就如桑央嘉措的情诗《见与不见》:你见,或不见我;你念,或不念我;你爱,或不爱我;你跟,或不跟我,我一直都在,不悲不喜,不来不去,不增不减。

风物放眼望,读书与看风景并不矛盾,只要用心,很容易找到二者之间相互印证或交融的地方,每当此时此刻,那种心有灵犀的快乐油然而生。芸娘对沈复说:“惜卿雌而伏,苟能化女为男,相与访名山,搜胜迹,遨游天下,不亦快哉!”梭罗在瓦尔登湖对他我们说:“把你的视线转向内心,你将发现你心中有上千处地方未曾涉足。那么去旅行吧,成为你宇宙为家的地理专家。”

我也对自己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看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景。

The End

发布于:2023-04-26,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手万传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