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无处不在的普希金

博主:手万哥手万哥 2023-02-25 254

只要稍微有点儿文化知识的人都会知道普希金的大名,来到俄罗斯,更是处处感到这位只活了38岁,却已去世一百多年的诗人似乎仍与人们在一起。

在还没有兴起旅游的上世纪六十年代,一本名为《阿尔巴特大街的儿女们》的小说让我知道了莫斯科有这么一条著名街道。而普希金1799年就出生在莫斯科,他的故居就坐落在阿尔巴特街53号。

来到莫斯科,必到阿尔巴特大街一逛,这条老街有很多出售俄罗斯特产的商铺,也有可任意涂鸦的专设墙,还有书摊卖各种新旧书籍杂志,街上不时可看到有民间乐手吹奏,街头画家作画,身手矫健的武艺爱好者表演。而我寻寻觅觅地去找普希金。没有导游陪伴,俄语也不灵,蒙着走。一拐弯,离主街不远处看见了一个小花园,周围有座椅,市民与游客在此随意休憩。公园里面立着一座普希金的塑像,塑像底座上还摆着两束鲜花,想来常常有崇拜这位“俄罗斯诗歌的太阳”的人来此表达自己发自内心的热爱。虽然当时没有找到1999年为纪念普希金诞辰200周年所建的53号故居及故居前普希金与夫人的塑像,但是在这个小公园普希金塑像前留下了合影已让我心满意足了。

pxj.png 俄罗斯无处不在的普希金 手万传博客

走在莫斯科的街上,经常可看到各类人物塑像,库图佐夫、列宾、朱可夫……当然也还有普希金,一日,在路过的那条街上看到的普希金低着头,右手抚在胸前,思考着,将后人对诗人的评价定格下来。

圣彼得堡是普希金生涯中的最重要地方,他在这里上学,任职于外交部,结交十二月革命党人,写出大量诗歌,因那些爱好自由的诗歌惹怒了政府而被流放到南方,多年后又被召回到彼得堡宫廷,与妻子冈察洛娃定居,此后与法国流亡贵族丹特斯决斗,死于非命……

打卡彼得堡的皇村学校以及旁边的叶卡捷琳娜皇宫是必选景点。皇村学校是个贵族学校,从这里走出的各届学生应该都入了沙皇俄国的上流社会,而1817年第一届的毕业生出了普希金是这个贵族学校最值得骄傲的事。学校旁边有一座纪念塑像及小花园,普希金在这里沉思着。

走入金光灿灿的叶卡捷琳娜皇宫宫殿,目不暇接的各种豪华装饰、家具、精美工艺品扑入眼帘,世上独一无二的琥珀宫,会自动开屏的机器孔雀都让人流连忘返……

让我惊讶的是这里竟然还有一座黑人小孩的雕像,据说普希金的祖先里有非洲人,所以普希金的卷发和肤色与众不同,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普希金祖先?能在这里有一席之地必不简单。

普希金的曾外祖父生于非洲,所以在他血统里有黑色人种基因。在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的一个脚注中,他解释道,“曾外祖父在八岁时被人从非洲海滩拐走,带到了君士坦丁堡。俄罗斯使臣救下他之后,便把他作为礼物献给彼得大帝”。其后,普希金也曾写过一部长篇小说《彼得大帝的黑孩子》,以曾外祖父的遭际为原型,可惜小说未能得以完成。简要说吧,彼得大帝很喜欢这个黑人小孩,作为自己的教子,给他取了名字叫汉尼拔。跟在彼得大帝身旁长大,他经历了一系列俄国与欧洲历史上重大事件。彼得大帝发现汉尼拔在出征与作战中表现出卓越才能,便将他送往巴黎学习军事,这个聪明过人的孩子没辜负彼得大帝的期望,完成学业后在彼得堡教授过数学与工事工程学,并有关于工程学的著作留世,能力很全面。彼得大帝去世后,伊丽莎白女王将一度被冷落的汉尼拔调回彼得堡,将他由准将晋升为上将。汉尼拔是俄国第一个黑人贵族。

有这样传奇身世的普希金性格里的浪漫、不羁、热情、追求自由……似乎都能追溯了。

当然,普希金出身贵族之家,他自幼所受的教育十分良好,且多元,不刻板。

他的父辈(父亲与伯父)在俄国文学史上都曾留有成绩,载入史册。家中有良好的文学氛围,他的奶娘及家仆都很善于讲生动的民间故事,对于年幼的普希金来说,这些就是“润物细无声”的滋养。普希金的伯父对侄子十分关怀,悉心教他如何用俄语写诗,在皇村学校学习的普希金曾将伯父称为“我的诗父”。

普希金自8岁开始写第一首诗,至38岁去世的30年间写了众多影响俄罗斯以及整个世界的优秀诗篇,以及长短篇小说、剧本、评论等诸多作品。“不仅是俄国十九世纪的伟大诗人,而且是各民族和各时代的伟大诗人”(别林斯基);是“当代俄国文学之父,是多才多艺的人,是杰出的诗人,是自由和进步的真正朋友”。(左拉)普希金的作品经常散发出对自由的渴望,对专制的愤恨,对爱情的颂扬,更重要的是如高尔基所评价“在普希金之前,文学是上流社会的消遣,文学家际遇最好的不过是做个御前大臣……普希金第一个感觉到文学是最为重要的民族事业,感觉到文学……比为宫廷服务还要高尚。……普希金是第一个关注民间创作并且把它引入文学中来的俄罗斯作家……他用他天才的光辉来润饰民间歌谣和民间故事,却无损于它们的思想和力量。”这就使他的作品具有人民性并能广泛传播。用现代时髦的话说,能得到大众的共情。

纵观普希金的创作历程,他的重要作品绝大多数都在流放时期完成,那里虽然远离彼得堡和莫斯科的中心,十分寂寞,普希金也时刻想脱离,但在那里他也得以经常与农民交流,在市集上游逛,农民们对他无话不谈,夜晚听唯一时刻陪伴他的农奴出身的奶娘讲各种民间故事、传说……最著名的长诗《叶甫盖尼奥涅金》最初的创作与完成都在乡下;其他诸多诗篇也传播很广,就在流放期间,他的十二月党人朋友来访并告诉他:“俄罗斯的眼睛在注视着你,人们敬爱你,信仰你,模拟你,愿你是一位诗人和公民。”这也正应了“愤怒出诗人”的规律。

在几乎没什么人来往的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他写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茨冈》等名篇。在波尔金诺他写的短篇小说《驿站长》被誉为叙述小人物的俄国民主主义小说的始祖,是果戈里《外套》的先驱。《青铜骑士》《渔夫与金鱼的故事》《黑桃皇后》等也是完成于波尔金诺的。

忆想半个多世纪前我还在牧区插队时,由于“文革”的高压不敢写什么文字的东西,日记本都是三言二语密码式的记录,但在那个简陋的小本上却有这样的诗句: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再次翻看与普希金塑像的合影,我的爱人学过俄语,也是这张照片的拍摄者,他重新仔细看并查阅字典后告诉我,那碑座上刻的就是这不朽诗篇的前四句。哦,哦,今天看来我不再只庆幸当时的心满意足,更产生了千里相遇缘分的感动。

穿越了时空的诗人魂灵的确是无处不在的。

The End

发布于:2023-02-25,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手万传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