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散煤的日子

博主:手万哥手万哥 2022-09-11 483

伸手打开阀门接着捺下开关,“嘭”的一声,一团蓝色火苗喷薄而出,很快一锅水就烧开了。盯着这团蓝色火焰,也打开了我的回忆。

以前在农村生活靠的是烧散煤。我的故乡巩县,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但我家离煤矿也有十几公里远。要维持生活就离不开煤,那时的农村很少机械化的车辆,村人烧煤只有靠人力用架子车拉煤。拉煤是男人的事,生产队的男劳力常常相约结伴去拉煤。由于离煤矿很远,十几公里的路要上坡要过河,一个人有很多事情无法应对,如车子爆胎、爬大坡等。头一天男人们就开始做准备,将架子车轮胎气打足,修补好竹编或荆条编织的车栅子,早上天还未亮,拉煤的男人们就怀揣着干粮出发了,去时空车一路欢笑倒也轻松,到矿上时已近中午,男人们不敢耽搁时间,忙着开票交钱,然后装煤过磅,正好赶在上午下班前将车装好,这样下午正好赶路。来拉一趟煤不容易,一车煤通常要装七八百斤,有“恨载”的棒小伙将煤车装的冒尖,一车煤能装到上千斤,拉这么重的一车煤路上的艰辛可想而知。

mei.jpg 烧散煤的日子 手万传博客

出煤矿不远就遇到了第一个大坡,有一百多米长,那是碎石铺的路,路况不好到处坑坑洼洼,有当地人专门在此“推坡”,人称“5分钱坡”,即助力推车上坡后收费5分钱。在今天看来微不足道的5分钱,在当时却无比珍贵,谁也不愿花5分钱。大伙之所以结伴来拉煤就是为了相互照应,所以就互相帮忙,拉车的人弓腰塌背,面部与地面平行,车袢紧绷成了一条线,汗流浃背艰难地一步步爬坡,一颗颗汗滴摔在尘土里,被炽热的太阳一烤立刻蜷缩成了泥饼。推车人也竭尽全力,脚用力地蹬着地面,腿上青筋暴起,赤着臂膀叫着号子共同发力,一寸寸移动着沉重的车轮。往往推到半坡大家就已经精疲力竭,只好把车子稍微一横,停下休息一会儿,然后再继续前进。曾经有人就在这个大坡上为躲避深坑翻车,并不慎压断了腿,所以大伙都非常小心。

盘上了长坡,路途还很遥远,但大伙都已经透支了体力,于是就聚拢在路边,开始午餐,其实就是吃干粮。那时的路上只偶尔有一家国营饭店,农民们也舍不得奢侈地下饭店吃饭。“穷家富路”,即使家里生活再困难,男劳力们出来拉煤,家里一定会捎上一张纯白面的油馍或馒头,油馍卷上一颗大葱,饿急了的汉子们风卷残云般地狼吞虎咽,立马又长上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气,还有长长的路要赶,他们不敢怠慢,立刻上路,人在路上心在家中,村口有望眼欲穿的妈妈,有心急如焚的老婆,有咿呀学语的儿女,都在期盼他们平安归来。

我那时还小,没有经历过拉煤的艰辛,但经常会听到父兄辈的人们讲起拉煤的艰难和一些逸闻趣事,我常常听入迷,甚至对从未去过的煤矿产生了极大的浓厚兴趣,非常想到煤矿上看看,见一见那参天的大煤堆,见识一下头顶矿灯满身煤尘黑面白牙的矿工,看一看神秘的深不可测的煤窑矿井,甚至想长长见识下一次煤窑,这个愿望至今都没有实现!

但我经历了漫长的烧散煤的日子。历经千辛万苦拉回来的煤,自然十分珍惜,人们把煤卸在一个风雨吹不到的地方,四周用旧的砖石围好,再用防雨布盖上,这堆煤要烧上好几个月。煤的黏结性不强,在使用时,必须掺杂进一种“煤土”,也就是农村的红黏土,红黏土结构细腻紧实,有很强的黏合力。但红黏土往往生成于土层的下部,非常不好挖。我常去挖煤土的地方是一段寨墙废墟的下面。红黏土被压的很结实黏性十足,年少力薄每次只能刨下很少一点,然后和弟弟一块用箩筐抬着挖回的煤土覆盖在煤堆上。

我曾看过二伯写的一篇回忆文章,说他16岁时,也是去挖煤土,只顾在底层埋头挖土,没想到这个土坑已经被大家挖了好久,形成了一个瓮型,岂不知危险已逼近。而爷爷此时在家莫名地坐卧不安眼跳心烦,于是匆匆赶到这里,千钧一发之际正好看到上面的土层已经开裂摇摇欲坠,来不及赶到跟前,于是远远地大喊一声:“孩子快跑啊!”伯父扔下䦆头拔腿就跑,此时轰然一声土崖塌了下来,但只是压住了伯父的腿。爷爷的直觉救了伯父一命,亲人间的心灵感应怕是科学也无法解释的清!

每天晚上吃罢饭,妈妈会分配杂活给我们兄妹几人,譬如洗碗、扫地,其中有一项就是“和煤”,我们方言叫“杂煤”。即铲几锨煤倒入专门和煤的煤池,加水搅拌。由于拌有粘性十足的煤土,所有必须均匀搅拌,直至软硬适中。这时就可以铲起来盖在灶火上封火。封火后还必须在正中心的位置用火棍捅一个眼,这个眼要大小利于通气,不至于让火熄灭,如果太小,湿的煤收缩往往会将这个小孔吸住,第二天火就灭了,太大了煤火就燃乏了,也容易灭,这个度很难把握,但对母亲来说都不是事,她已经驾轻就熟。第二天,封火的煤已经成为煤饼,将煤饼捣成小块,就可以下在灶膛里使用了。散煤不仅在使用时麻烦,而且非常脏,每次捅火都煤尘飞扬,母亲都会顶一条毛巾防尘,室内的物品上要不了多久都会蒙上一层厚厚的灰尘。散煤上火的速度也慢,有时正做饭,炉膛里的煤块燃乏了,就不得不下一块湿煤,这样火塘就必须助燃。灶火的炉膛上有一个“二道眼”,除了可以在此掏火,还可以扇火助燃。我们兄妹几人就会轮流蹲在灶火前用蒲扇扇火。

七十年代的末期,开始流行了使用煤球,也就是蜂窝煤。很多家庭就或购或制作一支煤球机,自家制作蜂窝煤。我也曾经亲自打过蜂窝煤,那时一个脏累的活,重复着成百上千次的动作,不仅臂膀疼痛不已,而且全身沾满煤泥。再后来就有了专门生产蜂窝煤的工厂,蜂窝煤比烧散煤是一个进步。

而市区都渐渐都用上了煤气,后来又发展到天然气,现在部分农村也用上了方便清洁的天然气,人们再也不用为燃料的事发愁,轻轻打开阀门按下开关就好了。

其实人们不断地奋斗努力就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从散煤到天然气这一步步的变化,也正反应了我们这几十年来经济的发展水平,发生变化的不仅仅是使用的燃料,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The End

发布于:2022-09-11,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手万传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