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由来

博主:手万哥手万哥 2022-02-05 630

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有一年的除夕,乡亲们都忙着收拾东西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

chunjie.webp.jpg “春节”的由来 手万传博客

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白发老人燃响的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回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寓意。除夕之夜,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年饭”,有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年饭时,桌上必须有鱼,因为“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鱼”,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这是中国民间历史最悠久、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汉族和满、蒙古,瑶、壮 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的共同节日。汉族过春节,时间较长,一般从农历腊月初八开始,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为止。春节大约有三四千的历史。原为农历的元旦,即人们通常说的过年。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有关年的传说也很多。古代的春节叫“元日”、“新年”、“正旦”、“岁首”、“三元”等。

1911年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据考证,春节成为正式冠名就是在辛亥革命以后。1911年10月武昌起义,12月31日革命党人的湖北军政府在发布的《内务部关于中华民国改用阳历的通谕》中,明确的将(农历的)年节称为“春节”。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正式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进一步明确了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春节”之名正式列入中国节日法典,真正被广为流行至今。漫长的历史岁月使年俗活动内容变得异常丰富多彩。其中,那些敬天祭神的迷信内容,已逐渐被淘汰,而那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内容,像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等则流传了下来。 

关于年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它们就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搅的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到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了。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家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为了庆祝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点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家人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现在的“过年”。

春节是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活动演变而来。上古时代,一年农事结束后,人们会在新一年开端的岁首,举行祭祀活动来报祭天地众神、祖先的恩德,祈求丰年。后来,逐渐发展形成了春节。

在不同朝代,春节设定的日期和名称也不尽相同。中国辛亥革命后,才把春节固定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并正式称之为“春节”,一直使用至今。

其实,在民间,从腊八节开始就已经有“年味”了,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将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是一个吃元宵、看花灯、猜灯谜的节日)才“收尾”,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节日的高潮。数千年来,春节一直是中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汉代是科学与迷信并行的时代,人们逐渐从原始的信仰中走出来,有些地区甚至打破了先秦以来盲目的自然崇拜,为丰富的节日创造了条件。如春节、元宵、端午节、重阳节等基本内容都定型于这一时期。

直到唐朝,节日从原来的禁忌,迷信,神秘中解放出来,娱乐与礼仪活动占据了主导地位,如爆竹原为驱鬼之说,后为象征欢乐等等的改变。今天的许多节日在日期上和农历中的特殊日期相吻合的,大概是因为人们经常在这些特殊的日子举行一些活动,年复一年,便代代相传,从而形成了今天的节日。

各地除夕风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风俗很有特点。如苏州在除夕守岁时都要等待从枫桥寒山寺传来的洪亮钟声。守岁最后一刻,会从广播中传出洪亮的寒山寺钟声,报道新一年的开始。千家万户听到钟声爆竹齐鸣,使古老的寒山寺钟声成为了一种时代的象征。

除夕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祭祖接神一开始,北京城便淹没在一片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人们还在自家的院子里铺上芝麻桔,全家人都去踩,叫“踩岁”,取长命百岁的意思。除夕通宵灯火齐明,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各家的饺子也下锅了,人们尽情的娱乐。

据说在除夕那天出生的人,会一生幸运。是啊!不是有那么一句俗语吗?“谁家过年不吃顿饺子?”你看,即便生在条件不好的人家也有饺子吃,能不幸运吗?

The End

发布于:2022-02-05,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手万传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