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丑恶”,才能看见《奇迹男孩》
最近上映了很多不错的影片,《芳华》、《无问西东》都是很有情怀的文艺片,还有两部电影格外暖心——《神秘巨星》和《奇迹男孩》,周末得空便去影院看了《奇迹男孩》。
不得不说,这是一部适宜带着儿童观看的影片,观影途中不停的有小孩在嬉闹也可以理解了。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暖心。他的暖,足以让你忽略影片存在的一些问题,只记得那些温暖的瞬间。观影出来以后,我却笑了,影片太温暖了,以至于我回忆起“布朗校长和那对家长的对话”这个片段的时候,默默说了一句“电影和生活的差距真的就像苟且和远方”。
电影很暖心,也很有教育意义,但我看来,过于理想化。电影里每个人都是善良的,从家长、到同学、到老师,甚至于校长,每个人对奥吉都是温和的,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些都过于“理想化”。影片最后,奥吉不仅收获了许多友情,更成功“征服”全校同学,姐姐和闺蜜破碎的友情轻而易举重归于好,一切都顺利的不像话,只有在影视剧中才会如此美好吧?《奇迹男孩》本就改编自一部小说,而非取材于真实故事。但若故事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也会如此吗?
男孩出生时,和奥吉一样,有些“与众不同”:眼睛一个大一个小。不难想象,议论声和嘲笑声伴随着男孩的成长。那时父亲为了让男孩接受好的教育,花钱送他去城里读书,因为两只眼睛大小不一样,男孩被同学恶意称为“独眼龙”,男孩气得跟他们打架,后被老师叫去办公室。老师连孩子们打架的原因都没有问,直接甩手打了男孩两巴掌,原因很简单,跟男孩打架的同学成绩比男孩好,他的家长跟班主任相熟。男孩出了办公室就哭了,从未如此委屈过,从小到大,父亲一直视他为心头肉,他若知道自己在学校受了这样的委屈,一定不会善罢甘休。但男孩回到家里男孩并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亲,他不想因为自己而让父亲去跟“那些人争斗什么”。
男孩所遭受的恶意不止于此。初中的时候,正值青春期,男孩脸上开始长痘,满脸都是,被同学戏称“麻子”。由于疏于护理,脸上的痘印经久不消,高中的时候,有人称之为“癞蛤蟆的皮肤”,喜欢的女孩嫌弃男孩“长那个样”,避之不及。大学的时候,朋友的女友当着一群陌生人的面,称男孩的脸为“月球表面”,嘲笑男孩“竟然还敢这么自信的当众唱歌说话"...男孩曾经不止一次被人问到:“你哪里来的自信”,每次听到这些话语,他总是不知所措。
后来,男孩自己渐渐地习惯了别人的嘲讽和讥笑,开始对一切释然。所幸的是,随着年纪的增长,男孩的双眼大小渐渐趋向一致,脸上的皮肤也逐渐好转,也遇到过欣赏他的美丽姑娘。但这些所有的改变,都源自男孩自身,而非外部环境作出改变。
如果要说这部影片里,让男孩的生活发生奇迹的原因,最根本的是奥吉父母对他的爱了。影片中中最让人动容的一幕是:奥吉向母亲发脾气:“是不是因为你是我妈妈,所以你才说我不丑!”但是母亲告诉他:“正因为我是你的妈妈,我的话才最重要,因为我是世界上最了解你的人。”奥吉的父亲说“我爱你的脸,因为这是我儿子的脸。”这是非常典型的父母与孩子对话。和奥吉一样,我也从来不相信我父母对我说的夸赞之语,总觉得他们看我是带着“自己孩子是天下最好”的滤镜。
《奇迹男孩》的情节太暖了,暖到让人对比起真实生活中的场景,更感扎心。影片里出现的“校园霸凌”事件,现实生活中实在太多。初中的时候,隔壁班有个白白胖胖的男孩,患有轻微的小儿麻痹症,肢体不那么协调。同班的男同学每天让他帮忙去“小卖部“买零食,回来慢了,几个人上去就是一脚,几巴掌打在脸上,好像他们打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他们的猎物,旁边的男生女生看戏一样哈哈大笑;吃早餐的时候,几个人往男孩碗里的米粉吐口水唾沫,然后让他吃,不吃又是一顿狠揍。男孩父母看到孩子脸上有伤痕来学校找过老师,也找过那些施暴的同学,但欺负男孩的人太多了,连站在旁边看戏的人也会无聊的上去踢一脚,所以情况也并没有得到改善,最后男孩转学了,后来怎么样谁也不知道。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现在我们也可以在网上看到各种“校园霸凌、殴打侮辱”的视频。在我看来,不高估人性的善,但也绝不能低估人性的恶,有些恶,令人发指,只有反抗才能大快人心。
以上所讲的两个故事并不是为了去反驳、佐证影片内容,只不过看完电影让我感觉,理想化的东西总有些华而不实,离现实太遥远。电影的结局是美好的,也是我们期望看到的结局,毕竟我们内心深处都有善意。但你期不期望是一回事,最后会不会被温柔对待又是另一回事。
《芳华》里说“只有一直不被善待的人,才最能识别善良”,也有人说“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最近经常听到一个词“洗 脑”,所谓洗 脑就是让别人接受你的观点,所以谁对谁又不是在洗 脑呢。如果说这篇文章是在灌输什么思想,是在洗 脑的话,那就在最后洗 脑式的说一句“心有善根,脑中有善念,能分恶意,不做恶行”,历经“丑恶”,仍能看见善良!
发布于:2021-03-06,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