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知秋
翻卷,飞腾
金黄的灵动
画般模样诗中神韵
摇曳的沧桑与些许惆怅
于堆积成柔软的一瞬
同奋斗的过往和磨掉的青春
悄然散尽
从此,天地一脉承
春暖花开,云淡风轻
又一个生机勃发
梦想成真
与春江水暖“鸭先知”相似,最先感知秋的是落叶,于是“一叶知秋”呼之而出,且被世人津津乐道。“一叶知秋”最早出自《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后来,宋代的唐庚在其《文录》中引用了唐人诗句:“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没想到被唐庚这么一引竟然火爆了,几乎是每个人在秋之将至忽然看到一片落叶时都会脱口而出:“一叶知秋”或“叶落知秋”。可见,“一叶落知天下秋”是多么的深入人心。
然而,秋天落叶的树木为数不少,合欢、栾树、白蜡、银杏、法桐、青桐、杜仲、榉树、朴树、柿树、枣树、国槐等不下几百种,究竟是什么树的叶子能堪当“一叶知秋”的大任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先来品读一些诗句:“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一声梧叶一声秋,一场秋雨一场寒”“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透过这些诗句,不难看出这“叶”的本体便是梧桐。
古人如此乐道梧桐,缘由有四。一则梧桐有信。梧桐被视为“灵树”,具有应交时事之能,《太平御览》引《玉逸子》说“扶桑、梧桐、松柏,皆受气淳矣,异于群类也”。梧桐的灵性还在于它能知岁时,宋代司马光《梧桐》诗曰:“初闻一叶落,知是九秋来。”据说,宋朝在立秋时宫里有一个习俗,将种植在盆内的梧桐树搬入大殿,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启奏:“秋来了——”于是梧桐便应声落叶。二则梧桐广种。一方面,干直、枝疏、叶阔、色碧的梧桐,既可遮阴挡阳又可美化环境,所以在古代,人们喜欢在房前、屋后以及井边种植梧桐,明代诗人画家陈继儒云“凡静室须前栽碧桐,后栽翠竹。前檐放步,北用暗窗,春冬闭之,以避风雨,夏秋可心开通凉爽。然碧梧之趣:春冬落叶,以舒服喧融和之乐;夏秋交荫,以蔽为烁蒸烈之威”,宋词中也有描述:“对梧桐,清阴满院,夏初天气”“前庭梧竹,后园桃李,无限春风”……于是梧桐也成了家乡的象征。另一方面,“家有梧桐树,引来金凤凰”“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凤凰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誉为百鸟之王,是祥瑞之兆,是真善美的化身。而梧桐作为凤凰的唯一栖身之地,同样也被赋予了祥瑞树之称,象征着人们的美好愿望。我国古代有“栽桐引凤”之说,人们广泛种植梧桐树,借此来寄托美好希冀。三则梧桐坚贞。古代传说梧是雄树,桐是雌树,梧桐同长同老,同生同死,且梧桐枝干挺拔,根深叶茂,正所谓“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且“梧”与“吾”音同,“桐”与“同”音同,中国人擅长使用谐音表达情感。如:“箫条梧竹月,秋物映园庐”“仰头看桐花,桐花特可怜。愿天无霜雪,梧子解千年”“上树摘桐花,何梧枝枯燥。迢迢空中落,遂为吾子道”。更何况,“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这是何等的坚贞!四则梧桐抒情。“苔藓疏尘色,梧桐出雨声”,梧桐是一种阔叶植物,雨点打在叶片上,声音容易被人听见。梧桐树干还是制作琴瑟的上佳材料,雨声、琴声可以相通,如泣如诉,有助于表现伤感之情,正如晏殊所言:“可以为琴,春秋和声。”
岁月静好,万物灵动。一叶知秋,千古传神。
发布于:2023-11-28,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