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着孙女学养蚕

博主:手万哥手万哥 2023-05-23 245

三月下旬的一天,孙女乐乐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有人在卖蚕种子(蚕卵),于是就拿两块钱买了一盒。

乐乐把买来的蚕种拿回家,刚打开大门,就大老远的高声叫喊着:“爷爷,你猜猜看,我这盒子里装的是什么?”看到那个塑料小盒子,我感到特别好奇,便催促她说:“我怎么知道是什么,到底是啥,你快说呀!”在我的催促下,乐乐把盒子交给我,还是欲擒故纵的说:“你自己看吧,看了你就知道了。”

我接过那个长宽不过十来公分的小盒子,揭开盖子,里面装着十来根切细了的青菜叶子一样的东西,另外还有一些比油菜籽小一些的玉米粒。我便逗趣似的好奇的问:“你这是准备做什么美味大餐的材料?”乐乐说:“才不是呢,你再仔细看看,里面是哪三样东西,看出来了,你就明白了。”

听乐乐这么说,我感到非常奇怪,心想,三样东西,明明只有两样,哪里有三样呢?既然她那样说,那应该就是还有一样我没有看出来。于是,我只好再次认真的观察起盒子里的东西来。除了菜叶子和玉米粒,好像没有别的什么了呀,哪里有什么三样东西,那第三样到底是什么,我怎么会看不见呢?

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睁大双眼,格外仔细的观察起来。看了很长一些时候,还是没有看出来。我想,既然我如此认真的搜寻,都没有看出来,那就说明这个东西不但特别特别小,还可能藏在了菜叶子下面。于是,我找来镊子,夹开菜叶子仔细的寻找。终于,我看到了几粒比油菜籽还小很多的球形黑褐色颗粒。这颗粒到底是什么呢?我思考了一阵子,再联想到那些蔬菜叶子,我突然想起来了,盒子里那些细条状的东西,根本不是什么蔬菜叶子,应该是桑叶才对。那几粒黑褐色的小球,应该是蚕卵无疑了。我把我的想法给乐乐说了,她说没错,是蚕卵和剪细的桑叶丝。我又问乐乐:“那些黄色的小颗粒难道不是玉米颗粒?”她说:“是玉米颗粒呀。”我问:“是玉米颗粒?我就奇了怪了,这里面放玉米颗粒干什么呀?”她说:“卖蚕卵的人说,小蚕儿不但要吃桑叶,还可以用玉米颗粒给它们补充营养。”听了乐乐这番话,我真是哭笑不得。心想,那些卖蚕卵的人,真他妈混蛋,为了哄小孩,为了赚钱,什么瞎话都编得出来,蚕儿还可以吃玉米颗粒,真是荒唐可笑之至。再者,胡乱弄几粒蚕卵,就能孵化出小蚕儿来?小蚕儿都还没孵出来,就把桑叶准备好了,就算那几粒蚕卵能孵化出小蚕儿,还不知道是多少天以后的事,到那时,桑叶岂不成了“桑叶干”了,又怎么可以用来喂蚕呢?其实,商贩这样做,不外乎是为了哄骗小孩而已。他觉得一个既小又薄质量极差的塑料盒子,里面仅放五六颗蚕卵,不免太单调,不容易诱哄小孩子。只有在里面多放一点东西,哪怕实际上一点儿用途也没有的东西,但对于见识极其有限的小孩子来说,也足以使诱惑力加倍翻番,足以使他们上钩。

我对乐乐分析了这些,她很是不以为然,觉得卖蚕卵的商贩说得有道理,我是在哄骗她。我说:“过不了几天,你就知道谁是谁非了。”

过了好多天,桑叶早就变成了“桑叶干“,蚕卵仍然没有什么动静。乐乐的同学在别处买的蚕卵早就孵化出小蚕儿了,她显然有些着急了。一天从学校回到家,她急着对我说:“爷爷,看样子你分析得有道理,听同学说,她买的蚕卵变成小蚕儿都有好几天了,我那蚕卵肯定是孵化不出小蚕了。”我说:“前几天我那样说,你还不信呢,现在相信了?”她说:“相信了,那可怎么办呢,还是你在网上帮我买些回来吧。”看她那诚恳的样子,本想拒绝,可又于心不忍。只好答应了。因为以前也曾有过和她养蚕的经历,虽然不是特别麻烦,但至少还是有些耽搁人的,比如下雨天的桑叶,就是一个最麻烦的事情。

答应了乐乐的请求后,我当即就打开手机,在“拼多多”上购买了一单三十只二龄蚕宝宝,记得那天是四月三日。

没想到,下单才两天时间,也就是四月五日下午,就收到了快递。

打开外包装,里面也是一个塑料小盒子,比乐乐上次买的那个几乎要大一倍。盖子上还有许多小孔,大约是因为蚕儿需要呼吸,为防止缺氧而设置的。打开盖子,鲜活的桑叶块上面,密密的分布着几十只一公分多长度的毛毛虫,也就是二龄蚕宝宝。它们一个个活蹦乱跳,有的正在津津有味的吃着桑叶,有的快速的爬行,还有的半举着头静静的卧在那里,一动不动。我仔细的看了一遍,深怕那些小小的生命里,有经受不住漫长快递途中的颠簸而死亡的。结果真出人意料,竟然全部都是活的。

can.jpg 陪着孙女学养蚕 手万传博客

就在这时,乐乐也放学回来了。她看到我正在打理着眼前的塑料盒子,估计是网上买的蚕儿收到了。便放下书包,立即赶了拢来,惊喜的问道:“爷爷,你在网上买的蚕子这么快就收到了?”我说:“是啊,我也没有想到会这么快。”然后我又逗她说:“你快数数看,有没有三十只,数了我好签收呢。”乐乐道:“好的,我来数,保证要不了三分钟就能数完。”我说:“不说三分钟,给你三十分钟,你未必能数完。”“爷爷,你可不要小看我这个数数专家了吧,不就是这么简单的二三十只小蚕吗?”我说:“有没有这本事,咱走着瞧吧。”因为我知道要数清那些小蚕儿的数量,是一件几乎完不成的事。因为蚕儿极小,有的挨得紧,有的隔得远,有的还几条蚕儿缠在了一起,也有的被桑叶遮住了一部分身体,甚至有的全被遮住了。还有个更主要的原因,蚕儿特别幼小,根本没法学数其它大一些的生物体,把数了的放到一边。因为蚕儿虽小,它的脚贴在桑叶上,像用了胶水一样,粘的特别紧,既不能用手,更不能使用镊子一类的工具把它们从桑叶上摘下来,因为稍稍用力,就会把蚕儿的身体扯坏。

接下来我对乐乐说:“现在是六点三十二分,数蚕开始。”乐乐说:“好的!”然后就极其认真的数了起来。大约不到两分钟,她就兴奋的告诉我:“爷爷,我数完了,一共三十五只。”我说:“你那么肯定,再数一遍看看,到底是多少只。”乐乐听了我的吩咐,显得很不服气。但听我那样说,决定再数一次。于是又重新数了起来,比上次数的时候更加的专注,更加的认真。没多久,她又向我报告说她数完了,共三十九只。我又问她上次数的是多少只,她说:“好像也是三十九只吧。”我说:“好像是,那才不是呢,我把你刚才数的写在这里了,是三十五只。”把两次的数目一对比,显然不一样。这时,乐乐也感到很是失落,觉得三四十只,这么小的数量,自己怎么会出错呢?

我见她满脸的迷惑和失望,便解释其中的原因,安慰她说:“乐乐,你知道为什么数了两次答案不一样的原因吗?如果是比较大的物体,或者全部裸露在外面,没有什东西遮蔽而且静止不动的物体,要数清数目,那是极其容易的。可是如果我们数的物体特别的小,或者它们正在运动,这个过去,那个过来,来来去去的,或者那些事物,时而显现,时而隐藏,或者相互交叉纠缠,即使数目不多,都是难以数清楚数正确的。比如羊群里的样,鸡群里的鸡,仅三五只,七八只,可能还比较容易数,稍稍多了一些,就难以数清了。何况这些蚕儿这么小,情况又是那么复杂,别说小孩子,就是大人,也难以完成这个任务的,数十次就可能会有十个不同的答案。”

听了我的分析,乐乐满是惊讶的说:“真没想到,数几十只小蚕儿竟这么难!”

尽管刚才数小蚕儿的数量失败了,多少有些不悦,但看到这一小盒子密密麻麻鲜活的生命,乐乐又立刻高兴得手舞足蹈。她把那些贴有蚕儿的桑叶提上提下,时而还拿到极近的眼前,仔细的观赏。我趁此逗她说:“蚕儿我算是给买回来了,养蚕的事,就交给你了。”我知道,要讲养蚕,对乐乐来说,那只是动动嘴皮子,或者观赏观赏,真正要养,那还是我这个老夫的事了。乐乐听我那样说,她也知道她没有地方摘桑叶,没有时间照料那些蚕儿,也没有掌握多少养蚕的技术,虽然在三年前也曾经养过一次,那时她特别小,什么事情都是我这个当爷爷的一手操办,她几乎就没有动过手,知道自己完成不了,便请求似的对我说:“爷爷,为了尊重起见,养蚕的事,还是不和你争抢了,由你全权负责。我呢,当然也有我负责的事,负责监督,负责观赏,负责收获蚕茧。我负责的事,比你还要多,还要重要呢!”

听到乐乐的那番……,我笑着摇了摇头,无可奈何的说:“我就知道你这个死赖皮会说出这样的话来。早知道你这样耍赖,就不该给买回来,我这不是自找麻烦吗”口上那样说,其实也是言不由衷,心里挺乐意,故意那样说出来逗乐乐的。养几十只蚕儿,一来了却了孙女乐乐的一桩心愿,二来自己成天没事闲得慌,找点事打发时间,也是挺有意思的,何况养蚕本身就是一件很有乐趣挺有意思的事。

但是我想到乐乐刚才说的她负责的事,感觉没有说完整,到底是什么呢,我一时竟想不起来。我拉长声音,慢声慢气的说:“乐乐,你是不是把你要负责的事说得太简单了些,照你那样说,你养这蚕,什么事情都没做了,还有什么意思,你想过没?”

我说得很慢的目的,就是趁说话的时候,思考出她真正该做的事情。

乐乐说:“还有什么事需要我做呀?”我说:“你好好想想看!”“我想不起来。”“既然你想不起来,那我就帮你想了。好好观察蚕儿每天的变化,负责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这个任务必须完成!”我显然有些命令的语气,让她无可辩解和推诿。乐乐见我态度如此强硬,尽管很不愿意接受,但也只有答应了。

想到盒子里的桑叶快要吃完了,蚕儿今晚的“晚餐”和明早的“早餐”,还没有着落呢。想到这里,我立即下楼,在本小区五号楼外面的一棵桑树上摘了一些桑叶,拿回家,用剪刀剪成细条状,均匀的撒在装着小蚕儿的盒子里面。大约两三分钟,就有一些小蚕儿已经爬到了刚撒下的桑叶的上面,起劲的啃食着桑叶。又过了一些时候,所有小蚕儿全都爬到了新鲜桑叶上,齐刷刷的啃食着刚刚撒下的那些又嫩又新鲜的桑叶。它们极小的嘴不停的张合着,很快的,一块完整的桑叶,就在它们的嘴接触过的地方,留下了一个个缺口,那缺口也由小到大,开始细小得像芝麻,逐渐的像米粒,像黄豆,像蚕豆……那些缺口的形状,差不多都呈不规则的椭圆形。想来那些二龄蚕宝宝们,个儿小,嘴也小,吃东西就该很慢很慢。其实际呢,它们的“食速”并不慢,刚刚才看到一只蚕宝宝爬到一块桑叶的上面,转眼间,桑叶的边沿就少掉了一小块,大约三五分钟,在它们的嘴边,桑叶上已经有了一个黄豆大小的窟窿。你说这速度是不是有些惊人?几十只小蚕儿一起进食的时候,在场的人,耳畔仿佛能听到此起彼伏的“沙沙沙”的声响。这样说,看起来有些夸账,其实啊,并非如此,只有到过现场观赏过此情此景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得到。

从蚕宝宝买回来的第二天开始,每天清晨散步的时候,我都会身揣一个小塑料袋,在南龛坡长有桑树的地方,摘一小袋桑叶。最初几天,蚕儿特小,一大把桑叶就足够它们吃一天了。我把桑叶拿回家后,立刻取出十来片用剪刀剪成半公分左右宽度的细条,撒在养蚕的盒子里。刚放进去的新鲜桑叶那迷人的清香,像钓者鱼钩上挂着的诱饵一样,有着一种不可抗拒的诱惑力。蚕宝宝们会立刻从沉睡中醒来,或者马上停止对昨晚投放的陈旧桑叶的食用,把头或者把整个身体移动到新鲜桑叶上面,狼吞虎咽的咀嚼起来。

随着蚕们一天天长大,需要的桑叶也不断地增多。最开始,每天一大把就足够,五六天后,所需桑叶量差不多翻了一番,需要两大把,到后来的催肥蚕,那可能就是五六大把,至少一斤多了。

摘桑叶,如果天晴,一点不成问题,南龛坡的田边路边,有很多桑树,摘个一斤两斤桑叶,简直就是举手之劳的事儿。如果遇到下雨天气,就比较麻烦了。因为那一带是黄泥地,公路以外的路面,也全是黄泥路,一下雨,路面被雨水浸泡后,就像发了酵而又特别黏糊的面团,脚踩上去,鞋底上会沾上一层极厚的稀黄泥,甚至会弄得鞋帮上裤脚上到处都是。

记得有一天,早上下起了很大的雨,我没有出去散步,当然平常往往会多摘一些桑叶,存放在冰箱里,一天不摘桑叶,还是会有的,可时间久了,就不行了。因为桑叶存放时间太长,蚕儿是不会吃的,至少不喜欢吃。这正像人不喜欢吃剩得太久的饭菜一样。下午,雨小了很多,我便打着伞去离家不远的南池河边摘桑叶。平时路过,看到那里也有两棵桑树。选择去那里,不去南龛坡,主要是因为那里的桑树,就在公路旁边,不会把鞋裤弄得很脏。

可没想到的是,刚摘了一点,雨又大起来了,而且越下越大。虽然我带着伞,可那里的桑树很高大,离地面很近的枝条,桑叶早就被过路的人摘得干干净净,只有伸向天空或者朝向河边离地面很远的枝条上,才有较多的桑叶。因此必须要一只手抓住桑枝,另一只手采摘桑叶,两手不空,是没法打伞的。我特别艰难的把偶有几片残叶且不是很高很粗的枝丫拉下来,采摘了一点点,站在地面上能采到的几乎没有了。我好几次跳起来想站到公路边的围墙上去,可是终究因为围墙太高,没能站上去。想站到停靠在旁边的小轿车的头部上爬上围墙,又担心把别人车头的盖板踩坏。我站在那里特别的为难。当时的情形被住在公路另一旁的一位老人看到了,便从他家里拿来了一根竹竿,递给我,说:“这个看能派上用场吗?”我接过竹竿,不停的说了一些感谢的话,然后就把竹竿举到有很多桑叶的桑枝旁,可是,一点作用也没有,因为那竹竿光光的,如果是采果子,可以用竹竿敲打,果子就会落下来。那桑叶是没法用竹竿敲打的。要是在竹竿顶端绑一个钩子,再用钩子把桑树枝勾下来,还可以采到桑叶。我睁大眼睛,努力寻找着可以利用的东西。通过一番极为认真的搜寻,终于,我在桑树上找到了一段干树枝,打算把它绑到竹竿的一头,作为钩子。可是,用什么来捆绑它呢,这又成了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在我的记忆中,觉得桑树皮很柔韧,应该可以捆绑吧。于是,我在桑树上再次仔细的搜寻,好不容易发现了一根比较细长的树枝被采桑叶的人拉折了,我便用力把它拉断,再把树皮扒下来。可是那树皮并没有多柔软,扒下的大约只有一尺长,我试着捆绑起那段干树枝来,试了好几次,怎么也扎不稳,并且还断了。

在万般无奈之下,我只好厚着脸皮来到借给我竹竿的老人家里,对他说:“大哥,能不能帮我找一段什么绳子,我在竹竿山上绑一个钩子,才能采到桑叶。”他说:“肯定有的。”,然后进屋去找了一段尼龙绳交给我。我拿着绳子来到桑树下,很快的把钩子捆绑好,便开始采桑叶。

有了那个“钩子”工具,现在采桑叶可容易了。我用竹竿上的钩子把伸向河边或高空的树枝勾下来,一只手拉住竹竿,一只手采桑叶。有时干脆用双腿夹住竹竿,腾出双手,一手抓住所采的小枝条,一手采桑叶。没有多少时间,我就把袋子塞得满满的,那桑叶足够那些蚕儿吃上两三天了,因为我担心一两天内天气晴不起来。我把竹竿和绳子还给了主人,再次说了很多感谢的话,便提着桑叶,打着伞,高兴的回家了。

虽然雨水早已把全身淋得湿漉漉的,但一想到给蚕儿们准备了足够多的桑叶,再想到在特别艰难无助的时候,得到了那位老人的热情帮助,我的心,就像吃了蜜糖一样,特别的甜蜜和欣慰。

淋了雨的桑叶,在给蚕儿食用前,必须用毛巾或者纸巾擦干,否则,蚕儿吃了会拉稀,严重者,可能会死亡。在中午或晚上,遇到给蚕儿添加桑叶,只要乐乐在场,她一定会主动帮忙。她为此特别乐意,我当然也很高兴。因为这样,总算她自己也为蚕儿的成长出了一份力,亲身参与到了养蚕的过程中。并且,乐乐也没有辜负我的期望,坚持每天写一篇养蚕的观察日记,从未间断。

那些蚕儿,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它们的身体不断的长长变粗,因此,装它们的盒子,也就换了三次,都是我特意去超市买回来的十分漂亮的塑料盒。到最后长成五龄肥蚕时,一个个又肥又大,装在那个宽敞漂亮的塑料盒子里,真有点像养猪场里一大圈养得圆滚滚的准备送往屠宰场的大肥猪一样。这个时候,如果盒子小了,五十多头“大肥猪”住在一起,一定会挤得难受。为了让它们住得宽敞舒适些,那个盒子,差不多都有小学生课桌面的一半大了。

记得是在四月二十五日那天,我看到那些蚕儿,它们一个个肥肥的,亮亮的,又不怎么吃桑叶,估计它们到了该“上架”结茧的时候了。用什么给它们搭架呢,城附近农村还没有到收麦子的季节,虽然开始收割油菜了,但早晨散步经过南龛坡看到,那些割下的菜籽稍,还全放在油菜桩上,没有任何一块地有人把油菜籽从稍上搓下来。

那天天气特别好,整个上午下午都是烈日当空,气温也特别高。我想,说不准就在上午或下午,村民们已经把油菜籽收获了呢。因为他们已经把油菜稍割下有好几天了,应该晒得很干了,可以收获了。况且,他们也想趁着这好天气收回去,万一天气变了,淋了雨,油菜籽是会霉烂的。

这样想着,午饭后,我就顶着烈日,冒着暑热,前往南龛坡。我抄近道,大约半个小时,我就来到了收割油菜籽的地方,可我把那几块收割了的土地看完了,都没有发现有谁家取走了油菜籽,这不禁让我大失所望。

好久没有去过山顶飞霞阁一带赏景之地了,不如去那里看看。这样想着,我就沿着那条上山顶的路往上走。山顶上,凌空高耸的飞霞阁,在烈日的照耀下,格外金碧辉煌,大放光彩。尽管天气炎热,游人很多,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大人们一边观赏风景,一边拍照留念。小孩子们有的被大人牵着,有的滑着滑板,有的放着风筝,尽情的游玩着,格外高兴。

由于找油菜稍的愿望落空,我的心情总有些为没有完成任务而惴惴不安,很有些失落,便无心欣赏这美丽的风景,只随便用手机抓拍了几个镜头,就匆匆下山了。来到南龛石窟外门前的十字路口,本打算走近道返家,但突然想到,何不返回到来时所到的那片油菜收割之地,万一遇到油菜的主人,还可以说明情况,帮忙把油菜籽给收获了,带回家一点油菜稍,那些肥硕成熟的蚕们还等着用它们给搭架呢。我一边这样想着,双脚早已情不自禁的踏上了去那里的路。

不大一会儿,我又一次来到了油菜地附近,恰好遇到一个五十来岁的妇女正经过一片菜籽地边的路往家赶。我加快脚步,很快追上去,向她说明了来意。那位女主人也特别的爽快,听完我的述说,便毫不犹豫的拿起刚好经过的路旁堆积的一摞油菜稍上面的一大把,当即就搓揉了起来。可是,那些油菜稍大约是刚割下就堆在了一起,再加上被雨水淋得久了,稍稍使劲,它们就断成小段,或者成为碎末了。女主人很有些歉意的说:“不好意思,这油菜稍全霉烂了,没用,前边那块地里的油菜稍很新鲜的,就是刚刚经过院坝的那家的,你去说说,肯定没问题。”。我按照那位女主人的提示,原路返回,大约走了二十来步,就来到了那个院子。那家里果然大门敞开着,屋里坐着两位男子,一位四十多岁模样,一位约七十多岁,应该是父子俩吧。我向他俩说明了来意,又正好看到旁边放了快塑料布,我说我把他家地里的油菜稍抱一些到他家里来,把油菜籽搓揉到塑料布里面,我要一点油菜稍就行。没想到,那中年男子也像刚才那位女同志一样,特别豪爽,他说:“你抱来干什么,你把油菜籽随便弄到哪里都行!”我三番五次的请求说把油菜籽抱到他家里来搓揉,不然浪费了很可惜的。他总是说没必要,你拿走就行。我说我扫微信给付点钱,可他仍然坚持说不用。我想,能给我解决燃眉之急,就已经很感激了,哪里好意思浪费了人家的劳动成果而无偿的拿走呢?但对方一味的坚持说拿走就行,并且语气态度如此之坚决,我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只是反复的说了些感谢的话,然后离开他们父子俩,来到油菜地,拿了两大把油菜稍,把油菜籽抖在了地旁边的荒地里,期望过些时候,长出苗来,主人还可以摘到油菜苗。

我拿着从热情的主人那里找来的油菜稍,脚下像生了风一般,飞快的下山回家了。

回到家,我找来剪刀把油菜稍岁打理得齐齐整整,再分成两把,用细铁丝把根部捆紧,让顶端部尽量往外伸展。这样,两个简单而美观的蚕茧架就搭好了。我连忙把那些肥大的蚕儿一只一只的放到茧架上,等待着它们吐丝结茧。

没想到,第二天早上起床后,我第一时间来到茧架旁,看到的结果真是大大的出人意料,竟然没有一只蚕在吐丝结茧,真是太让我失望了!到底为什么呢?我想,再等等吧,今天之内,一定会有大部分蚕会吐丝结茧的。

等啊等,就这样盼星星盼月亮般的等待着,盼望着。可是,上午没等到,下午没等到,晚上,仍然没有等到!

到底是为什么呢?我苦苦的思索着,总是找不出原因。觉得那些蚕儿,一只只肥头肥脑,身体都发白发亮,并且都停止吃桑叶了,应该是到了吐丝结茧的时候了呀!

找不出理由,我只好朝一个方向思考,不吐丝结茧,那就说明还没有真正成熟。还没成熟,那就需要继续用桑叶喂养。这样想着,我便拿着手电筒,走出房门,来到小区那棵桑树旁,借着手电筒的光亮,好不容易采摘到树颠部分剩下的一些又嫩又小的桑叶,因为好的大的叶片,早已被别家养蚕的摘光了。

把桑叶拿回家,又把蚕们一只只从架上取下来,再次放到已经洗干净的塑料盒里,然后再撒上桑叶。不大一会儿,就有几只蚕在吃桑叶了,渐渐地,越来越多。这时我才感到,我最后的分析是正确的,那些蚕儿还没有真正的成熟,就把它们放倒茧架上,叫它们吐丝结茧,那怎么行?这不禁使我想起了小时候大人叫我掏鸡屁眼看有没有鸡蛋要下了的情形。如果有鸡蛋,就把母鸡罩在鸡窝里,让它生蛋。真正快要生了的鸡蛋,应该在靠近鸡屁股部位,并且又大又硬。这种情形把母鸡罩起来,一两个小时内,甚至更短时间,必生鸡蛋。有时候虽然有鸡蛋,却是很小很小,并且还存在于离鸡屁股较远的肚子里。我也常因判断失误,在还没有到该生蛋的时候,便把母鸡罩起来,这样,罩个两三天,都生不出蛋来。即使最后生出了蛋,可是那蛋是又小又软,还没营养呢!

第二天晚上,又有了一些蚕儿停止了进食,再看它们的身体,比以前又有了更加明显的变化,那就是通身发亮,特别是尾部更加明显。还有就是它们的皮肤由前几天的白白亮亮,变成了黄黄亮亮的,仿佛透过灯光,就可以看到它们满肚子都装装的是晶莹闪亮的蚕丝。我觉得这个样子的蚕儿,才是真正的长成熟,到了该上架吐丝结茧的时候了。于是,我把它们再次挑选出来,放到了油菜稍做成的茧架上。剩下的,继续添加桑叶,等待它们成熟。

第二天早上起床后,我来到茧架旁观看,果然上面的蚕都在结茧了,有的薄,有的厚。那些薄的,透过蚕茧,还可以清晰的看到里面的蚕儿弯曲着身子正在不停把它们的头部在茧子的里层绕来绕去,从它们的嘴里,还连着一根极细的丝。

看到这些小小的生灵一刻也不停息的劳动场景,在我的内心深处,禁不住升涌起一种深深的敬意和由衷的赞叹:啊,如此渺小的蚕儿,真不愧为无私无畏的劳动者、奉献者,不为自己,完全是为了人类!

记得应该是我把它们从茧架上取下来的第三天下午,所有的蚕儿都变得身体黄亮黄亮,完全成熟了,我再一次把它们全部放到了结茧的架子上。

又过了三四天,所有的蚕茧都结成了。我小心翼翼的把它们一个一个的从茧架上取下来,再把茧子上粘附的油菜夹等一类杂质连同最外面那层特别松散的蚕丝揭下来,再把它们放到一个比较精致的纸盒里。之所以我没有放到以前养蚕的塑料盒里,那是因为,我担心某一天,蚕蛾从蚕茧里面钻出来了,塑料盒不便于产卵。而纸盒子是方便产卵的,蚕蛾所产下的卵,可以牢牢的粘附在纸盒里面,便于存放。

大约过了十二三天,也就是在五月十四日中午,我突然发现有蚕蛾从茧子里钻出来了。当天下午,又陆陆续续钻出了一些。经过两天,也就是至五月十六日,所有的蚕蛾都从茧子里出来了。那些蚕蛾,也像它们所居住的茧子一样,有大有小,不是很均匀。其实,最初的蚕儿又何尝不是那样呢?最小的与最大的相比,仅仅只有它们长度的三分之二长。这应该是那些蚕儿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先天不足,其它蚕儿已经很大了,可是它们的个儿还特别小,我还以为它们会夭折呢。可是,直到长大吐丝结茧,没有一只蚕儿夭亡,都完整的走完了它们的一生,虽然个体上有差异。

我不得不佩服造物主的伟大神奇,蚕蛾的生成也像人的生成一样,人的男女搭配基本成比例,蚕蛾也一样,好像五十多只蚕蛾,雌雄的数量应该基本差不多。它们从蚕茧里出来,很快就自然而然的配对交配,然后产卵。仅两三天时间,那个长宽为36x20公分的纸盒子的底部,比油菜籽还要小很多的蚕卵,已经排列得密密麻麻,差不多都看不见纸了。除了底部,四周的内壁上,也零零散散的分布了很多,甚至有几处外壁也有不少。我通过百度了解到,平均一只雌蛾可以产卵450——500粒,那么,我和乐乐所养的这些蚕儿的五十四只蚕蛾,如果其中一半为雌蛾,它们的产卵量就该是一万两千多粒。

说实话,我现在真为这些蚕卵发愁呢。可能会有人问,你为它们发什么愁呀?之所以发愁,我在想,这些卵,我该怎么处理呀?送人吧,肯定没人要;扔了吧,它们也是活生生的生命;孵化出来继续喂养吧,我又不是开养蚕场的,哪有那么多的精力和设备?

暂且抛开这个话题不说,还是接着说养蚕的事吧。

说实在,这次陪着孙女一起学习养蚕,我们爷孙俩各自都收获了很多很多。

先说我吧,整个养蚕的过程,都充满着无穷的乐趣,使我更进一步了解了蚕的生命史,了解了蚕的生活习性及其生命特征,认识到了蚕这种极其普通的生物生命之极不平凡的意义;其次,整个过程,在自己熟悉的了解并掌握蚕的有关知识以及养蚕的方法的基础上,注重了对小孩子,也就是对孙女乐乐的循循善诱以及耐心的指导,让其从中学习到了有关的生物学知识以及对正处在少年儿童阶段的乐乐良好性格的熏陶和培养;再其次,整个过程,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在家人尤其是有关热心人士的关心下,所有困难都得以克服,顺利完成了这次养蚕任务,使我深刻的体会到得到别人关爱内心的温暖和感激。我感到,只要人间有爱,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对于孙女而言,这次养蚕,她的所得,应该比我还多。

其一,通过养蚕整个过程的目睹和参与,从蚕宝宝——蚕蛹——蚕蛾——蚕卵的变化过程,使她感受到动物生命过程的丰富多彩。其二,通过养蚕,培养了她认真观察、用心探索自然万物的能力,并希望她在今后的人生中,勇于去探索、去发现、去揭示大自然中更多的奥秘。其三,让孩子亲近自然和生命,远离电视,远离游戏。真正动手和用心去做一件事,也可以让孩子对生活、对生命有更深层次的感触。其四,整个养蚕活动过程中的精彩照片、养蚕日记、蚕体实物及信息资料等记录了她由探索走向成功的全过程,也成为了爷孙俩劳动体验与创造智慧的结晶。其五,在本次养蚕活动过程中,孩子亲身感知了蚕一生的变化,从而更加懂得要珍惜动物的生命,珍惜人的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从不同角度诠释生命的意义。

爷孙俩一起养蚕,真可谓乐趣无穷,收获满满!

The End

发布于:2023-05-23,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手万传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