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深处的路

博主:手万哥手万哥 2023-03-12 216

那条路,联结着村子和外面的世界。

那条路,南北走向,长约两公里,宽不过两米。它见证了全村人的喜怒哀乐,承载了太多或深或浅的美好记忆。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村子不大,只有十几户人家,依山傍水。老式的土坯房掩映在青松翠竹间,宛如陶渊明笔中的世外桃源。

走亲访友,商贸往来,工作求学,都必须经过那条路,那条全村人唯一的希望之路。

lu.jpg 记忆深处的路 手万传博客

春天,冰河解冻,万物复苏。成群的大雁排着喜欢的队形,在天空撒欢,青蛙也赶紧从睡梦中醒来,燕子早在屋檐下安置好了家。

阳光明媚,春风微醉。一大早,村头不大的水塘热闹非凡,妇女们挑着或提着脏衣服,找好各自的营地,蹲下去,把衣服往水里一丢,再用力一提,拿出方块形的肥皂,麻利地涂抹起来。一件衣服抹了个遍,放在一边闷泡,再如法炮制,涂抹第二件。待所有的衣服浸泡好,就可以用手揉搓或是用棒槌用力捶打了。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水塘边只要有了两个人,东家长西家短的故事就开始了。于是,捣衣声、谈笑声,还有鸭子的嬉戏声,汇成一曲美妙的交响曲。

那条路在水塘右侧高约百余米的山坡上,两旁的植物像约好了似的,在阳春三、四月份恢复了生机。各色花儿像媲美一样在风中摇曳生姿:金灿灿的蒲公英笑容可掬,好像在畅想孩子未来的家。鸭跖草的花蓝盈盈的,如一只只蓝蝴蝶在草丛中翻飞。鬼针草白色的小花看上去娇羞可爱,一旦粘上它的果实,就别想脱身。阿拉伯婆婆纳的花朵也是蓝色的,星星点点地点缀绿叶间,像铺着蓝地毯,显得那么典雅大方。黄色的野菊花淡雅馨香,自成一格,采一把回家,插在玻璃瓶里,令人赏心悦目。与这些色彩斑斓的花儿相比,狗尾巴草就显得有点其貌不扬了,它拖着长长的穗子在风中可劲地点着头,好像在称赞这迷人的春色。

“打猪草去!”随着阿花一声吆喝,全村的女孩子挎着篮子,拿着镰刀或铲子,一窝蜂地往那条路冲去。乡村的孩子好像与生俱来就有识别野草的本事,哪些草可喂猪,哪些草猪不爱吃,都如数家珍。进了路口,不用进去多远,两旁满是大叶蒿、鹅肠草、鸭跖草、构树草、马兰头、荠菜、刺儿草等,都是猪们的最爱。阿花一声令下,所有的人放下篮子,兵分几路,扯的扯,割的割,铲的铲。不大一会儿工夫,篮子就被塞得满满的了,齐刷刷地摆在路边,像在等待检阅的军队。

猪草打好了,可以自由活动了。阿华发现一大片刺苔,兴奋不已,赶紧招呼大家上前,拣鲜嫩刺软的上半部分掰下,然后顺着断茎处把刺苔皮撕掉,露出里面嫩绿且水灵灵的刺苔肉,放到嘴里,开始有一点点酸,但之后就满嘴清甜了,而且这刺苔的嫩茎汁液丰沛,渣还很少,一段一段地放进嘴里嚼,一下子就能感觉满嘴被它那清甜的滋味滋润了。刺苔还没完全满足味蕾的需求,这边二枣发现坡壁那棵野羊奶子果子成熟了,橙红色的,叫人看了忍不住口里直冒酸水。二枣麻溜地爬过去,把果子摘下来,一人一颗,挨个分。大家迫不及待地扔进嘴里,一咬,酸溜溜中带点甜味,有的人酸得闭上了双眼,再睁开,泪眼婆娑了。趁这空隙,捣蛋鬼小杰偷偷跑来了,手里攥着一大把苍耳,逢人就往头上挠,扯都扯不掉,气得大家追着去找他算账,小杰早就一溜烟跑得没影了。

沿着那条路往前走大约五百米,又是另一番景致了。站在路中间,两边是广阔的麦地,一垅又一垅的麦苗像被调色般,绿得发亮,从我们的脚下出发,沿着它们的梦想,一直走向远方。我们在地垄间肆意奔跑,但绝不会轻易踩坏一根麦苗。叫喊声随着麦浪此起彼伏,好像要与这浑然天成的绿波融为一体了。五月里,麦田黄了,一片又一片。粗壮的桔杆上挑着蓬乍乍的穗头,熟得那么欢畅,深沉,像串串金色的汗珠。微风轻拂,麦浪翻滚,像无边的金色的海。这时,各家各户相约出动,到自家的麦地收割麦子。割的割,抱的抱,挑的挑,忙得热火朝天。每每这时,爷爷总是慈爱地叫我回家歇着,生怕我累到了。尽管已经汗流浃背,但他只是用汗衫抹一把那张饱经沧桑的通红的脸,又继续弯下腰干起来。

多少年过去了,那条路一直萦绕在心头。就是那条路,全村妇女拖儿挈女,打着手电筒去邻村看电影,第一次领略了大荧屏的神奇,看到了多彩的世界。就是那条路,我们不舍地看着17岁的凤姑穿上了嫁衣,成了漂亮的新娘,花轿在小路上颤颤巍巍,送亲的唢呐声清脆悦耳,悠远绵长。就是那条路,奶奶挪动着三寸小脚,左手提着自制的竹篓,右手拄着拐杖,为我们送来新鲜的土鸡蛋。麦花飘香,奶奶步履蹒跚,满头花发在风中凌乱。

如今,那条路变成了康庄大道,麦地建起了一座座高楼大厦。哥哥把山坡以西几十亩荒山开垦出来,变成了山茶油种植基地。村民们也相继走上了致富路。

山脚下,青松翠竹越发挺拔蓊郁,那些土坯房经过风雨的剥蚀,早就坍塌成断壁残垣。唯有那一方水塘依然静静地待在原地,恍如一位期颐之年的时光老人,缄默不语。也许,它和我一样,都在怀念那条路,那条记忆深处的路。那条路,联结着村子和外面的世界。

那条路,南北走向,长约两公里,宽不过两米。它见证了全村人的喜怒哀乐,承载了太多或深或浅的美好记忆。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村子不大,只有十几户人家,依山傍水。老式的土坯房掩映在青松翠竹间,宛如陶渊明笔中的世外桃源。

走亲访友,商贸往来,工作求学,都必须经过那条路,那条全村人唯一的希望之路。

春天,冰河解冻,万物复苏。成群的大雁排着喜欢的队形,在天空撒欢,青蛙也赶紧从睡梦中醒来,燕子早在屋檐下安置好了家。

阳光明媚,春风微醉。一大早,村头不大的水塘热闹非凡,妇女们挑着或提着脏衣服,找好各自的营地,蹲下去,把衣服往水里一丢,再用力一提,拿出方块形的肥皂,麻利地涂抹起来。一件衣服抹了个遍,放在一边闷泡,再如法炮制,涂抹第二件。待所有的衣服浸泡好,就可以用手揉搓或是用棒槌用力捶打了。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水塘边只要有了两个人,东家长西家短的故事就开始了。于是,捣衣声、谈笑声,还有鸭子的嬉戏声,汇成一曲美妙的交响曲。

那条路在水塘右侧高约百余米的山坡上,两旁的植物像约好了似的,在阳春三、四月份恢复了生机。各色花儿像媲美一样在风中摇曳生姿:金灿灿的蒲公英笑容可掬,好像在畅想孩子未来的家。鸭跖草的花蓝盈盈的,如一只只蓝蝴蝶在草丛中翻飞。鬼针草白色的小花看上去娇羞可爱,一旦粘上它的果实,就别想脱身。阿拉伯婆婆纳的花朵也是蓝色的,星星点点地点缀绿叶间,像铺着蓝地毯,显得那么典雅大方。黄色的野菊花淡雅馨香,自成一格,采一把回家,插在玻璃瓶里,令人赏心悦目。与这些色彩斑斓的花儿相比,狗尾巴草就显得有点其貌不扬了,它拖着长长的穗子在风中可劲地点着头,好像在称赞这迷人的春色。

“打猪草去!”随着阿花一声吆喝,全村的女孩子挎着篮子,拿着镰刀或铲子,一窝蜂地往那条路冲去。乡村的孩子好像与生俱来就有识别野草的本事,哪些草可喂猪,哪些草猪不爱吃,都如数家珍。进了路口,不用进去多远,两旁满是大叶蒿、鹅肠草、鸭跖草、构树草、马兰头、荠菜、刺儿草等,都是猪们的最爱。阿花一声令下,所有的人放下篮子,兵分几路,扯的扯,割的割,铲的铲。不大一会儿工夫,篮子就被塞得满满的了,齐刷刷地摆在路边,像在等待检阅的军队。

猪草打好了,可以自由活动了。阿华发现一大片刺苔,兴奋不已,赶紧招呼大家上前,拣鲜嫩刺软的上半部分掰下,然后顺着断茎处把刺苔皮撕掉,露出里面嫩绿且水灵灵的刺苔肉,放到嘴里,开始有一点点酸,但之后就满嘴清甜了,而且这刺苔的嫩茎汁液丰沛,渣还很少,一段一段地放进嘴里嚼,一下子就能感觉满嘴被它那清甜的滋味滋润了。刺苔还没完全满足味蕾的需求,这边二枣发现坡壁那棵野羊奶子果子成熟了,橙红色的,叫人看了忍不住口里直冒酸水。二枣麻溜地爬过去,把果子摘下来,一人一颗,挨个分。大家迫不及待地扔进嘴里,一咬,酸溜溜中带点甜味,有的人酸得闭上了双眼,再睁开,泪眼婆娑了。趁这空隙,捣蛋鬼小杰偷偷跑来了,手里攥着一大把苍耳,逢人就往头上挠,扯都扯不掉,气得大家追着去找他算账,小杰早就一溜烟跑得没影了。

沿着那条路往前走大约五百米,又是另一番景致了。站在路中间,两边是广阔的麦地,一垅又一垅的麦苗像被调色般,绿得发亮,从我们的脚下出发,沿着它们的梦想,一直走向远方。我们在地垄间肆意奔跑,但绝不会轻易踩坏一根麦苗。叫喊声随着麦浪此起彼伏,好像要与这浑然天成的绿波融为一体了。五月里,麦田黄了,一片又一片。粗壮的桔杆上挑着蓬乍乍的穗头,熟得那么欢畅,深沉,像串串金色的汗珠。微风轻拂,麦浪翻滚,像无边的金色的海。这时,各家各户相约出动,到自家的麦地收割麦子。割的割,抱的抱,挑的挑,忙得热火朝天。每每这时,爷爷总是慈爱地叫我回家歇着,生怕我累到了。尽管已经汗流浃背,但他只是用汗衫抹一把那张饱经沧桑的通红的脸,又继续弯下腰干起来。

多少年过去了,那条路一直萦绕在心头。就是那条路,全村妇女拖儿挈女,打着手电筒去邻村看电影,第一次领略了大荧屏的神奇,看到了多彩的世界。就是那条路,我们不舍地看着17岁的凤姑穿上了嫁衣,成了漂亮的新娘,花轿在小路上颤颤巍巍,送亲的唢呐声清脆悦耳,悠远绵长。就是那条路,奶奶挪动着三寸小脚,左手提着自制的竹篓,右手拄着拐杖,为我们送来新鲜的土鸡蛋。麦花飘香,奶奶步履蹒跚,满头花发在风中凌乱。

如今,那条路变成了康庄大道,麦地建起了一座座高楼大厦。哥哥把山坡以西几十亩荒山开垦出来,变成了山茶油种植基地。村民们也相继走上了致富路。

山脚下,青松翠竹越发挺拔蓊郁,那些土坯房经过风雨的剥蚀,早就坍塌成断壁残垣。唯有那一方水塘依然静静地待在原地,恍如一位期颐之年的时光老人,缄默不语。也许,它和我一样,都在怀念那条路,那条记忆深处的路。

The End

发布于:2023-03-12,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手万传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