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年近岁话过冬
进入冬季,严寒也将逐渐而来。节气的预示也将加紧了寒冷的步伐,小雪、大雪、冬至(交九)、小寒、大寒,直到冰天雪地,看那年?也会不期而至。。。并紧麻利地赶着急地而来。。。
记得过去每逢过冬,只要每年的国庆节一过,也就是当北风一阵阵袭扰寒秋落叶时,看七〇九人家就会盘算着或筹划着准备备足木柴和煤炭了。木柴,对我们七〇九人来说会是得天独厚?由企业行政部门的同志,提早就会在临近冬季快冷的时候做好安排,让常年在七〇九打扫卫生的塔子村村民亓家老兄弟俩,将厂里的废旧纸夹板收集归容起来,并一一拆解成长短不一的木条或木块状,再将其一堆一堆或一拢一拢地捆扎起来,准备时间待发。而负责行政部门的同志,则按每捆象征性地收取1至2元的费用。那些年,只要居家冬季有烧煤取暖的人家,就会一家一户买上一张或两张《劈柴票》,等到发放的时间,就去领回来一捆或两捆的劈柴,职工们就会赶着点地拎着的抬着的或用小车推着的,纷纷送回自己的家中,并一一码放在自家的储藏室或着是草棚子里。而有勤快的人家,也是早早地将那木柴劈好备好,待生火点炉时顺手拿来就用,省事的很。
而每年的买煤、捡煤、拉煤就不是那么简单了。那个年代煤炭属经济能源类计划性商品,统配统购,生活用煤得用煤票;捡煤块也得凭关系;而拉煤更得事先预约我们企业车队里的管车师傅和开车师傅。只要定好了日子,主家就会一清早叫上事先约好的同事和朋友们,并准备好若干空油墨桶和盛煤的框、偏篓,赶着早地到我们七〇九附近的杨庄煤矿或圈里煤矿或槲林煤矿,甚至还有较远的鄂庄煤矿,顺煤堆上的煤遛子将“滚边”的煤块捡出来。而单独买块煤会贵,但贵有贵的说法,省去了捡煤的麻烦和辛劳;小火炉烧起来热量也大、火旺、催锅。随后将一堆堆的煤块或着是煤面装到司机师傅开来的货车上过称,交钱,打马回府。
一上午的时间才能将一个冬季用煤量拉回家并存放好。而那个时候,我们七〇九一家一户人家都会用自家垒的煤池子装煤或着盛煤,这就是那个年代各家各户居家取暖的标配,也是那个时期城乡居民生火取暖的时代特征。当然了,伙计们劳累了一上午,主家定会准备好一桌丰盛的家宴来招待大家。这时节就如亲亲一家人一样,大家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一消劳累和辛苦,其气氛即热烈而又欢快,更有其乐融融的温馨和欣慰。
烧煤,少不了会有多余的煤渣和煤面。节省着将煤面积攒起来按比例和成煤泥,由自家出力打成蜂窝煤球晾干以备使用。干这活络?凡七〇九家庭里的男爷们会是都打过煤球的。用平时自家做的煤球点着蜂窝煤炉子烧菜和做饭,这就是普通百姓人家的居家生活。后来,我们七〇九有了专门为职工服务的蜂窝煤场,这场子是由胶东莱阳来的一位姚姓师傅专门负责管理。那个时候各家各户还没有液化气,平时炒菜做饭全凭这蜂窝煤炉解决自家吃饭问题。再后来,企业给我们一家一户配上了液化气罐和液化气炉灶,方便多了,七〇九人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才逐渐淘汰了蜂窝煤和蜂窝煤炉。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前后,烧煤取暖也是我们七〇九每个家庭冬季取暖的必备要素。一家一户最早的时候,是在小小厨房或着客厅里安上个小火炉,一边烧水一边做饭一边取暖,多功能运作。那时间没有电视等娱乐设施,寒冬腊月往往是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前脸热乎乎暖嘘嘘,后背凉嗖嗖冷叽叽。。。就是这样,大家也是心里暖洋洋的。
后来的几年,我们七〇九家家户户都兴起安装土暖气,一边烧煤各屋暖和,真是有了更加享福的感觉。不出几年,我们七〇九各家各户的人家,都竞赛般地效仿安装上了土暖气。。。让家家户户的老少爷们熨帖的真是不行不行的!也由此七〇九就自发地成立了由锅炉房师傅们牵头带队的安装“土暖气”的队伍!且这队伍多有好几帮。这些队伍都是一年到头利用业余时间给职工家里安装暖气,有时候大家都会忙的不可开交。你装我装大家装,你比温度我说暖,在那个土暖气盛行的鼎盛年代,都成了七〇九人茶余饭后的美谈了!
至于使用空调,那时候我们七〇九人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而那个年月有的单身职工甚至家庭,有时候偷着用电炉子取暖。也就是每年到了冬季,我们单位都是大会小会地讲节约用电,并张贴通告和采取必要的措施,限制用电和禁止用电炉子取暖,以及用大功率家用电器烧水、做饭。这也是我们国家在那个时期的一个普遍现状,因为那时我们国家经济不发达,用电紧张是每年全国性常常提及的一个话题。限制用电,节约用电在那个时期已成常态,不像现在只要肯花钱,居民们就会敞开“口子”尽着性的使用,这也是我们国家进步的一大特征吧。因为,我们国家各色能源结构的发电厂星罗棋布,遍布山水湖泊、高山峻岭、浅滩慢坡……可以说,火电、水电、风能、太阳能,核能然已构筑起我们国家各色能源大国之地位,因而这只是一句后话。其实,在我们七〇九那些年家家户户若要查出有谁用电炉子来取暖做饭,或用大功率家用电器是要罚款的。当每年冬季这个时候,几乎每栋楼楼梯口的用电保险丝,不知要更换多少次。而对于罚款,被点名通报批评的职工及家庭也不在少数,这往往都是那个年代常有的事情。
过冬,不知朋友们对冬季寒冷会有什么体会?而对我来说,只要一到冬季总感觉要比过夏季好过一些?冷了你就多穿衣或躲到暖和的地方,比如去车间科室上班就很暖和,或是到自家有暖炉的屋里。而夏天特别的到了酷热的三伏天,你想躲?躲到哪儿也不凉快!到那儿也是热的,这热的“热乎啦”地感觉,让人都无法去任何地方躲藏和躲避。那个年代世面上没有空调或空调又不是普及,只要一到酷暑难忍的那段时间,一夜的蒲扇“忽搭着”!累着!一为纳凉,二为驱蚊。每当夏日的晚上,我是从来没有睡过安稳觉。。。后来,家家户户有了电风扇,那日子似乎是好过多了。哦!会游泳、游水的朋友们都知道,工余时间我们会到企业西边引水渡槽下的大口井里去解暑,戏水、游泳,跳“冰棍”。可!俺是旱鸭子最怕水,也只能撩水、看水、看光景。。。用来享受那较为凉快的乐趣。。。
过冬,七〇九还会有什么趣事和逸事?哦!七〇九有三大滑雪场很是惹人,您是不是不知道?而那时的孩子们和年轻人都知道!一是,澡堂子后边的这条溜冰时间最长久,因为他背阴。每年的严寒雪后,让来回上下班的师傅朋友们都是格外地小心!那厚厚的盖了一层雪且“当当硬”的冰路,职工们走过都会是谨慎的迈着步子。。。一不留神就会洋相百出“人仰马翻”。而就近的锅炉房师傅们,就会在这个时候撒上炉灰来阻滑;二是,我们平房区域和十一号筒子楼红楼东西惯向的这条坡道,也是孩子们经常去的嘻戏场所。朝阳,太阳高照,冰层溜光。放学的孩子们就会来一场滑冰游戏,有时为了更“顺溜”孩子们也会泼水助滑。那溜冰的墩座爬犁,好就了孩子们的“清脆”和热闹。这场景往往也让大人们来上一段。。。滑雪了的乐趣;第三滑道是在十号楼出楼头往北靠冷库的位置。那滑道,让十号楼的年轻小伙子们别样的激动。。。一溜下坡顺滑再来个大回环。。。就一气“出溜”到食堂了。年轻人再买上饭菜,就会哼着小曲。。。也得一步一滑一步艰难地。。。往回赶。。。稍不留神,就会饭菜挥洒成四仰八叉的囧像。。。这霎,看那骚红了脸的小伙子会是倍感难堪。。。哎!俺是潇洒的过早了呢?大家瞧瞧这乐趣,有谁来能比!
从每年的冬至交九,再到来年的春节前后,三九天里那打雪仗地堆雪人地,都畅快了七〇九人的男男女女们。那胶东人爱学东北人淹酸白菜;那大门口老田家为馋孩子们所卖的冰糖葫芦;那卖“赵家肴肉”大嫂的满脸喜庆;那厂门口门市部里姜师傅和孙师傅刚刚采购来的《景芝白干》和《即墨老酒》;那传承着蒸花饽饽、炸面鱼的风俗,统统都演绎出临近春节人们的忙碌热情中……也无不透彻出每年过年时的一片喜庆。
过冬,只要我们感觉倍冷,那就是快要到过年的时节了。这过年,看七〇九家家户户备年货的场景……您也许会记忆最深刻?当每年的这个时候企业就会早有计划,提前准备着并从四面八方采购、拉回各种过年的物品。并且以《票证》的形式陆续分发给全厂的各家各户职工们,鸡、鸭、鱼、肉、米、面还有年画。这些品类繁多的年货,不但满足了我们七〇九人对年的欲望,更满足了我们人民厂所有人的需求!
新的一年已经来临,这也是自过冬以来最为喜庆的元旦和春节两节欢快的日子。而今年还有个特别,就是大疫三年已经到了最后收官的关键时刻,人人不可麻痹,更会是大意不得!严防病从口入这一关,拉紧疫情这根弦必然重要。大家也会深刻领会对国家疫情政策的理解,放开管控更要以家人安危和国家防疫安全为第一责任。以安定、祥和地心态过好元旦和春节;以欢乐、团圆地心情过好举家喜庆的日子。。。
发布于:2023-01-07,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