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时节忆童年雪趣
现在的时节,已经进入隆冬季节了。
那怕住在湘中的南方,只有摄氏几度的低温天气也已持续十多天。人,气温低的天一般睡得早而起床晚。“嘭,嘭,嘭……”,正遨游梦境的我,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抬腕看表,嚯!已是上午八点多钟了!赶紧穿衣起床、忙趿上拖鞋去打开大门,一看:只见站在门外的老妈左手提着刚买的蔬菜,右手提着一块红红的新鲜羊肉,正“呼哧、呼哧”喘着白色的粗气;“才起床啊,今天是大雪节气,要吃炖羊肉的呢。”老妈一边将那块新买的羊肉在我眼前晃了晃,一边以提示的口吻说着;原来老妈一早就到菜市场买羊肉和蔬菜去了、刚刚才回来。
是啊,今年又到了二十四节气的大雪节气,全年也就意味着进入了隆冬时节。自此,会不时出现“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古人于词或诗句中描写的景象。同时,大雪节气一到,也是人们“进补”的最佳时候,我们这里素有“隆冬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也就是说大雪节气后,人们适当多吃一些诸如羊肉、牛肉、黑木耳和大枣等含铁元素较多的食物,便能增强人的体质、提升抵御严寒的能力;我老妈在这方面向来讲究,以往每年此时、都是她老人家忙乎着让我们吃上香鲜可口的羊肉。又是一年大寒节气到了,中午又有口福吃到老妈做的炖羊肉罗!
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顾名思义,大雪大雪好大的雪;大雪节气至,预示以后的雪将下得更多、更大,降雪的地域范围也将会更广阔。虽然同样是降雪,可南方降雪不同于北方;就说每一次下雪的时间,南方只是猛降一阵子便停下来了,北方则可连连续续下雪数日;在我们童年那个时候,要让山河银妆素裹,南方的雪须在夜深人静之时、偷偷地纷纷而降,方能大地皆一片雪白;北方的雪则不然,亦可不分昼夜连续不断降落,似乎这样方可过瘾。至于南、北方雪的形状和特性,也未曾深入观察、对比与探究,好象南方如果降大雪、似乎以大片如朵朵小棉絮飘飞的居多,而且所下雪的粘连度较强,降到地面、成为孩童们滚雪球堆雪人的上好材料;而北方下的雪,正如鲁迅先生在《雪》一文中所描述,“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因此,作为滚雪球、堆雪人的材料,北方下的雪应不如南方下的雪优质了。
生长在南方,童年时代和小伙伴们在冬季普降大雪之后,一起玩有趣游戏、或做的一些有趣的事情,让人格外记忆尤新。记得小时候除了盼过年(过年有好吃好喝和有新衣服穿),就是冬天盼下雪了,尤其盼望下大雪;那时也不懂什么“大雪兆丰年”,只知道大雪后天地一片银白,真好看!雪后不用去打柴火、拾牛粪……,并且会有很好的玩游戏场所,真好玩!
就说滚雪球、堆雪人吧,首先要普降大雪;那时南方降雪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前一天下午寒风咋起、气温骤降,然后下起纷纷细雨、而且越下越大,尔后雨中开始夹雪、逐渐雪多雨少,最后是洋洋洒洒飘起鹅毛大雪。“下雪罗!下雪罗!”在这个时候,我等小伙伴们便欢呼雀跃起来,往往此时天近黄昏、夜色降临,这个夜晚童年的我们一般难以入眠。
“雪下得大些、再大一些!明天正好玩打雪仗、滚雪球、堆雪人呢!”包括我在内的小伙伴们,肯定都在心里默默地念叨着。有一些急性子小伙伴,还会在半夜起来,悄悄打开房门或者捅开窗户纸去观察那下雪的阵势,“啊!咋就停(下得小些)了呢!”自言自语中会带有一丝沮丧;如果还在继续大雪纷飞,此时的小伙伴则会心满意足回到床上,亦可安然入睡了。
降雪的第二天,睡着了或一晚未睡着的童年小伙伴,一般都会起一个大早,且起床的第一件事是冲到户外去看雪。这雪呀,通常不负小伙伴们的期盼,通过一晚的普降,已经给山川田野盖上了一床也还算厚的白色被子。童年小伙伴们也顾不得早上洗脸和吃早餐,从各自家中一窝蜂般朝屋外雪地飞跑聚集,同时还不忘双手捧雪捏成小雪球,朝一同而来的玩伴们身上掷去,就这样互相好一阵打闹。
“我们来滚雪球、堆雪人吧!”在堂哥、小堂叔提议下,小伙伴们才停止了“打雪仗”,大家开始琢磨起滚雪球、堆雪人的事儿来。
滚雪球、堆雪人虽然不需要特别高操的技术,却也有它的经验、技巧与方法。在我们居住的南方,当大雪降落、且地面有三至五寸雪深的时候,可以称得上下了一场厚雪;小伙伴们便可选择一较宽整又平坦的场地,进行滚雪球、堆雪人了。我们往往,要不选择生产队的晒谷坪、要不选择在所居房屋周边的田地里(我们这里冬季大部分稻田会变成旱田),我和童年小伙伴滚雪球、堆雪人,通常会选择去晒谷坪,——这是滚雪球、堆雪人第一步:选择场地。接下来,由年长三两岁、手臂力和握力较大的堂哥及小堂叔他们,将雪捏成小雪球并稍微滚成排球大小的“胚子”,然后交给我们十多个小小伙伴去滚,直到将其滚成大雪球。大家伙对准积雪多的地方、朝不同的方向一阵狂滚,各自的雪球便“越长越大”;之前冷得瑟瑟发抖的小伙伴,现已个个头冒热气、脸放红光,只是接触雪的手还是冷,大家每滚一阵子、两手便捧成一个小窝状,将其放在嘴边吹着热气,以缓解手的冰凉,远不如现在幸福的小伙伴,玩雪时戴着保暖手套、穿上长统靴子全副武装上阵,不会感觉手冷脚凉。
雪球终于滚好了,约一百平米宽的晒谷坪,被小伙伴们滚出了二十来个大大小小的雪球。堂哥、小堂叔等年长一点的小伙伴开始将雪球分类,——哪些雪球可以做雪人的身体,哪些雪球做雪人的脑袋,均由他们说了算;将堆塑每尊雪人的位置确定好后,由力气大一点的小伙伴将那小一些的雪球搬放到大雪球上面,于是十多个雪人的雏形便初步形成了;这一步好象叫“定位塑形”。
完成定位塑形后,就进入了“精塑细描”阶段。我们大家一致推选村小学校长兼美术课老师的儿子小华,以他为主替雪人塑画出人形五官;他从学校灶房大铁锅底刮来了黑黑的锅灰,用黑色锅灰认真描画雪人的嘴、眼(眉毛)、耳朵和头发,然后堂哥用箢箕(南方一种竹编器具)盛来十多个胡萝卜,由小华指导、分不同大小插到每尊雪人嘴与眼睛之间适当位置,以充当雪人的鼻子。长长的红黄色鼻子装好了,这些雪人也立马变成了西洋雪人,只是那头发仍是黑色、没能把它变成金黄或红黄色。这许多胡萝卜,也不知道堂哥是从自家菜地里拔来的,还是其他小伙伴各自从家里拿来、由堂哥统一收集来的,反正我没有从自己家里带来胡萝卜。
堆塑雪人的最后一步是将雪人“穿戴扮靓”。这一般由童年小伙伴中的女孩子们为主去完成,小伙伴中有将家里父亲的草帽、斗笠和蓑衣等拿来为雪人戴上或披上的;有把妈妈或姐姐编织的红色毛线或纱线围巾拿出来给雪人围上的;还有回家将爷爷奶奶的老花眼镜偷偷拿出来,挂在雪人“眼睛”上的;也有把自己戴的各式帽子(包括男小伙伴所戴带帽舌的黄色军帽)戴在了雪人的头上……等等不一而足、五花八门。
小伙伴们为了共同创作的“艺术品”能成功、并更完美,一个个动脑子、想办法,大家不惜将家里能找到的各式各样的东西拿出来,用一双双仔芽姜般、冻得通红的小手,去妆扮那花了大半天功夫堆塑的雪人,只看如何使它们愈加逼真、愈加漂亮一些。
经过十多个童年小伙伴齐心努力,在这瑞雪覆盖约百平方米的晒谷坪上,已站立起了各种模样、维妙维俏的十多尊雪人。由此,不能不佩服我们童年小伙伴的团结协作;不能不佩服小伙伴们那种为做成一件事、达成一致目标,而用心专注、心无旁鹜的全神贯注;还不得不佩服小伙伴们那种无私的奉献精神。这些,也许正是很多人在长大以后,难以一直保持下来的那种专注、定力和精神。
“钢伢子,吃中饭罗!”正当我的思绪流连于童年时代的一幕幕情景,并有感而发、感慨万千之时,老妈招呼吃午饭了。老妈忙碌一个上午、肯定做了一桌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一下勾起了我浓浓的食欲 。
于是,我循着那清炖羊肉飘来的香气,从书房快步走向餐厅,去享受那弥足珍贵的“妈妈味道”。
发布于:2022-12-31,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