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眼朦胧觅归路

博主:手万哥手万哥 2022-09-08 352

“醉眼朦胧觅归路”是苏东坡《杜介送鱼》中的一句,意思是喝醉酒的人看不清楚东西,自己把眼睛眯成一条缝看东西就知道了。如此说来,喝酒真是很折磨人,也很滑稽。 

酒乃水也。嗜酒的人都会这样说。时常和哥们朋友一起小酌,无拘无束酣畅淋漓地谈古论今聊家事国事天下事,暂且抛开生活中的那些喧嚣与烦躁,这是否可称之为现代人的一种洒脱?自从几千年前有一个叫杜康的人酿制出酒来,这明净澄澈的玉液便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沉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是历代文人墨客们寂寞的魂灵所归——你有没有过“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豪迈?你有没有过“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感动?你有没有过“东离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怡然自得?你有没有过“今宵酒醒和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寂寞伤怀?……

zui.jpg 醉眼朦胧觅归路 手万传博客

“我自只知常自醉,满川风月替人愁”(黄庭坚《夜发分宁寄杜涧叟》),饮酒赋诗被看作是大雅之事,虽然我国历代诗人嗜酒贪杯者多,却因酒助诗兴,觥筹交错之间,产生出了很多的传世佳作,留下了不少令人拍案叫绝的千古轶闻趣话。因为饮酒而产生的东晋杰出诗人陶渊明,他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弃官归隐,过上了躬耕垄亩,饮酒赋诗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桃花源”般的仙家浪漫生活,朝夕与酒相对,日咏夜吟成篇,《五柳先生传》中说他是“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然而这位五柳先生却以“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的高风亮节为后人所敬仰。

唐代大诗人李白,被称为“酒仙”。郭沫若曾评价他“生于酒而死于酒”,可谓一步到位恰如其份。李白毕生都在不停歇地饮酒,得意时畅饮,失意时苦饮,求仕时欢饮,隐居时独饮,有钱时乐饮,无钱典当衣物时愁饮,真的是“三百六十五个日,日日醉如潭中泥”。李白醉酒的趣事举不胜枚,最为有趣莫过于“醉吟牡丹诗”了。相传,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阁前赏牡丹花,有个马屁精进言宣李白来吟诗助兴才算是不虚此行。这位“迷花不事君”的“酒中仙”,曾经狂妄到让杨贵妃研墨和高力士为他脱靴的醉态毕露的程度。可是人家要是不能够做到出口成章的这一招,敢如此冒犯天颜吗?果然他醉眼朦胧睨一下花魁,乘着酒兴一挥而就:“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诗出酒气亦呵出,却使龙颜大悦,贵妃解颐,“持颇黎七宝杯,酌西凉葡萄酒,笑领敬意甚厚矣”。

说起诗,与李白并驾齐驱的杜甫,其嗜酒绝不亚于李白,但“酒名”却远远只能望其项背而已。杜甫在十四五岁时就酒量大得惊人,世称“少年酒豪”。可观其一生仕途坎坷,郁结不得志,生活穷凶潦倒,虽然是“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直至“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身”,大有对酒视为知己且同归于尽的气概。事实上,公元770年,59岁的杜甫避难到湖南耒阳,恰逢耒河泛滥成灾,“亲朋无一孚,老病有孤舟”的诗圣为洪水羁绊,县令慕名亲献酒肉抚慰。此时杜甫已数月不见荤腥,饥鹰饿虎,看见美酒绝对是到了忘我的境界一醉方休了。谁知,这一“醉”却千古不醒。

素有“诗魔”之称的大名鼎鼎的白居易,他同时也是个“酒魔”,他几乎从来是无一日无诗作,更是无一日不痛饮,自诩为“醉吟先生”。早年,他立志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为己任,且“不惧权豪怒,亦任亲朋讥”,敢于立言写出了令“权豪贵近者相目变色”、“握军要者切齿”的不朽诗篇。他做了谏官之后为民请命而屡遭贬谪,听说他死后还有个“因酒得福”的传闻。据说他在弥留之际吩咐家人,称自己是“有名于世,无益于人”,因此交代丧葬从简,不需要任何贵重物品随葬,于是家人不忍心就在墓穴中放了一坛酒。若干年后的某一天,有个盗墓贼不知天高地厚前来扒墓寻宝,挖出了一坛泥封很好的美酒,谁知此贼也是个贪杯的瘾君子,抱起酒坛一咕噜往嘴里灌,没喝几口扑地就不省人事了,醉醒之后怕个半死,磕头如捣葱,再也不敢冒犯了。这样,白居易的墓才逃过一劫幸免于难。

苏东坡的诗书画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绝”,但他的嗜酒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从他的许多诗作中似乎都可以闻到酒香气味:“且待渊明赋归去,共将诗酒趁年华”、“醉眼朦胧觅归路,松江烟雨晚疏疏”、“三杯卯酒人径醉,一枕春眠日亭午”、“江城白酒三杯酽”、“酒酣胸胆尚开张”……然而,他饮酒有节制豪而不狂,在古代文人中算是文明人了。

再说说同时代的陆游与辛弃疾。陆游是位爱国诗人,眼看金兵南犯山河破碎,赤胆忠心却报国无门,只好借酒述志: “淋漓百榼宴江楼,秉烛挥毫气尚遒。天上但闻星主酒,人间宁有地理忧?生希李广名飞将,死慕刘伶赠醉侯。戏语佳人颦一笑,锦城已是六年留”。辛弃疾其词更是被后人评价为“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不朽杰作,他也是一位同道中的“酒豪”——“四坐且勿语,听我醉中吟。池塘春草未歇,高树变鸣禽。鸿雁初飞江上,蟋蟀还来床下,时序百年心。谁要卿料理,山水有清音。欢多少,歌长短,酒浅深。而今已不如昔,后定不如今。闲处直须行乐,良夜更教秉烛,高会惜分阴。白发短如许,黄菊倩谁簪。”(《水调歌头.醉吟》)

在我国女文人中最为能饮的当首推李清照了。她出身于名门望族的书香门第之家,18岁时与名士赵明诚结为伉俪情深,适时写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昨夜雨疏风聚,浓睡不消残酒”、“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这是饮酒中最高境界的柔情蜜意的醉酒。靖康之难劫后,她流落江南,失去了心爱的金石图书,更是失去了心上人,国破家亡,苦不堪言:“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酒”、“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怎能还有心思喝下这断肠伤心的苦酒,即使是饮但和着泪也就冲淡了酒的味道……

“酒,实在是妙。”梁实秋先生如是说。老舍先生也有“文章为命酒为魂”的高论。酒,喝到这种地步,已然是达到了一种境界——《水浒传》里武二郎在景阳岗上打虎的壮举是十八碗酒垫的底,《红灯记》里的李玉和“临行喝妈一碗酒”,便“浑身是胆雄赳赳”……诗人雨果曾写下一段经典的诗句,世界上最广阔的是大海,比大海高远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博大的是男人的情怀。男人的情怀,空阔,如蓝天般冷静;博大,比大海更热烈。正是这烈酒,沉静如冷泉在盏,入口来直教人五味翻腾。轻抿一口,辛辣苦涩,后劲甜润,百味掺杂,余韵无穷。这正是酒真正的神韵所在,也是最令人神往之处——生如歌,悲喜呤沧桑,人生如酒,杯酒话沉沦。

写到此,不知道为什么我竟然想起八十年代一部风靡全国的台湾电影《搭错车》中的那首经典歌曲《酒干倘卖无》(闽南话,意思是有空酒瓶卖么?):“多么熟悉的声音陪我多少年风和雨,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其实,许多事许多人与酒无关。

The End

发布于:2022-09-08,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手万传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