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行散记
诗情而惬意的夏天,我打起背包去故乡旅行,我觉得宅在家里辜负了这个浪漫的季节。走在乡村的山路上,口渴了我才想起,背包里不该带着瓶装水。行走过的峡谷和山窝里到处都是清澈的溪水,甚至是山塘水库里的水也都是透亮的。路的两边,长满了油画般的山花,有山桃树、野枇杷、蕃石榴、野李果开的花,也有名贵的山茶花。
我看到每一个村庄都有“绿色靠山”。在村前村后繁茂的树林下,掩映着记住乡愁的红瓦房青瓦房和一幢幢新的高层楼房,屯里显眼的墙壁上,过去我用排笔书写的“一个好,二个多,三个孩子不能要”“多生子女交罚款”等大幅的颜料标语换了新的内容,取而代之的是旅游景点介绍、购销信息、招工广告、宣传栏和新的“村规民约”。晚上,屯中央的小广场上,有太阳能路灯在闪耀,与村民家灯火相辉交映。路灯下,人们在乘凉打牌、跳广场舞或在体育器材上健身。
我走进东村南屯,随便走进哪家,都会有人给你端一杯水,搬出凳子叫你坐下休息,如果你稍微呆久了,等主人屠了鸡宰了鸭煮了饭,你就出不了他的家门,让你做一次客。他们有生动有趣朴实的语言,可以了解到影视剧里看不到的乡村故事。如今的乡村有许多的新闻,有在网上谈恋爱喜结连理的青年人,有发手机短信谈婚论嫁的喜事,有吸引外地老板到村里落户的奇闻,有网上带货销售的主播网红。
在巍焕的高山下,我走进了一个别具一格的村庄,这个村庄农家大多是三开间三层高的楼房,家家的楼房都是“海南式”的建筑风格,别墅一样的装修。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村里的几个青年人到海南省的建筑行业务工,他们找到了劳动致富的出路,人人学会了房屋设计、装修建筑技术,回到乡里组建了村建筑队,他们用打工积累的财富,规划改建了村庄所有的住房。由于他们的住房设计、装修具有海南省农村的特色,看起来新颖标致,后来就有人提议改名为“海南村”。
在山脉的另一端,有一个村庄的三百多农民有一百多人到南宁市落户。这个村庄三面环山,九分石头一分土地,一部分村民留守村里耕田,一部分劳力到城里去“闯天下”,风光的走出大山。他们有的替酒家端盘子洗碗、有的走街串巷回收废旧,从打工仔做起,立了业成了家,二十多年的含辛茹苦,现在拥有上千万家产、好几幢楼房的业主和老板比比皆是。留守在村里的乡亲们,也傍他们富了起来。
我回到了故乡的街上,那天锣鼓齐鸣,爆竹轰天。原来是有一户农家的青年光荣参军。家里摆起了“送兵宴”,亲戚朋友、乡亲邻里欢聚一堂,热闹非凡。这条街每年或每隔一年就有新兵入伍,大部分农户是军属,被当地称为“军属一条街”。七十多年来,从抗美援朝到每年例行的国家征兵,街上的群众都踊跃送适龄的子女入伍参军,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群众富裕不忘爱国,都把送子女参军当作义务。这条街四十多户群众有二十多户门上挂“光荣军属”,有的人家还是父子、兄弟、姐妹齐参军,乡亲们不忘报国初心,以当军属为荣。
走过了一村又一村,我觉得村村大同小异。村村都是水泥道路、自来水,通南方电网、5G网络,村村都旱地改水田。村村都安装了太阳能路灯,都有休闲广场唱歌跳舞,都有体育器材锻练健身。不同之处,有的村庄种八角、玉桂、柑果、火龙果,八角、玉桂是家乡的特产;有的村庄养牛、养羊、养鸡鸭、种桑养蚕,“海(城) 鸭蛋”是这里的一张名片;有的村庄办起了“扶贫车间”“电商网店”……
有的村庄在开阔的小平原,有的在延绵起伏的丘陵,有的在岩壁陡峭的石山。但是,该搬迁的搬迁,该改造的也改造了,村庄里都是一幢幢坐落有序的水泥楼房,过去的茅草房、木架子房已经销声匿迹。 遥望远处茫茫青山绿水,一座座神话般的村庄,屹立在山重水复之中,在这扑朔迷离的夏天里,乡村振兴的好事正等待着我回去走走看看。
发布于:2022-06-12,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