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椎牛
在古丈县坪坝镇、默戎镇一带,“椎牛”习俗非常盛行。
“椎”,为“追而击之”的意思,《说文解字》中“椎,击也”;“椎牛”语出《史记•张释之冯唐传》。在苗族习俗中,“椎牛”俗称“吃牛”或“吃牯脏”,也叫还大牛愿,苗语为“弄业”,就是吃牛的意思。在苗族,椎牛属于一种原始宗教祭祀活动,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旧时苗族有“椎牛而祭”的习俗,并流传至今,不过已经简化文明了许多,成为一个节日活动。
苗族有很多祭祀活动,内容既有庄重肃穆,也有欢快的娱乐。而椎牛是其中最盛大、最隆重的一项还愿仪式,历时四天三夜,也有时间更长的。不仅家族邻里参祭,亲朋好友也请来参祭,规模非常。吃牛耗费甚大,除了用来椎的牛外,还要准备黄牛、肥猪、山羊、公鸡等,以及米、酒、香纸、鞭炮等物,这些都是作祭品用的,因此多者需要数千串,少则亦需千余串;“串”在古代不是很正式的计量单位,数量多为十数或数十枚左右为“一串”。所以苗谚有云:“吃牛难,大户动本钱,小户卖庄田。”可谓“倾其所有”,乃至“倾家荡产”。由此可见,不是一般的人家能椎牛的,不过可以邀约本寨族人,筹集钱财共同行祭,也就是时下所说的“AA制”。
苗民椎牛,一为解除重病,二为求子,就祈求神灵保佑,许下椎牛心愿。主要程序有许愿、买牛、开门、敬家先、享客、摆古、赎名赎利、喂牛水、椎牛、散客等。
古时候,因居深山老林,愚昧落后,苗家人患重病或中年无子,认为是牛鬼作祟,需许椎牛大愿,病愈或得子后还愿。一般吃牛前先许愿。关于许愿的方法,先是用口许,继而请苗老司用黄牛许,叫做“押彩”。苗老司点燃香烛,摇金铃,摆肉宴,陈牛笼,十分虔诚地念咒语,知告天神,祈求开恩,恩临主家。有许一年、二年、三五年者,期限不等,许愿后就要按照年限进行,不能失信。椎祭多在冬季举行,时届秋末,山中五谷收获完毕,这时便开始着手计划。假如家中没有专门喂养的供椎牛时用的水牛,就要事先准备好钱,走村串寨或者赶场,挑购好水牛。
吃牛有吃单牛的,也有吃双牛的;有用白牯的,有用黑牯的。吃单吃双,用白用黑,由举办椎祭活动的主家而定,其他人不得干涉。一般吃单牛多,吃双牛少;用黑牯多,用白牯少。吃双牛的,黑白各一,白牯为冠,黑牯次之。用来椎的牛是十分讲究的,无论椎祭单牛或双牛,水牯均需要选有四膀四旋,耳、目、口、鼻、角、蹄端正,精力气强,凡缺任何一项都不能用来椎之,否则就犯了大忌。
2
主家买牛前,首先要敬四官神。所谓“四官神”,就是财神,主六畜兴旺和财运,神位设在堂屋大门左侧门角内。敬时,将小方桌朝神位前摆着,把供品放在桌子上,燃香烧纸,三拜九叩,斟酒三次,放一小挂鞭炮。也有未敬而先叩许者。
水牛购回家后,焚香烧纸,敬侯以待,鸣锣击鼓,欢迎入屋。牛进屋时,观牛行止,以卜吉凶。相传,头向左看者吉,向右看者凶,直往中堂仰看者大吉,退缩不前摆头者大凶;牛进屋,拉屎主进财,拉尿主折财。苗民用此秘密预卜,主家注意观察,常常喜忧参半。
然后,主家择个日子,把家族召集拢来,请苗老司来家里商定吃牛。在整个椎牛祭祀活动中,苗老司扮演了人与神沟通的特殊角色,且歌且吟且舞,使得祭祀场面显得分外神秘而又十分活跃,尤其是他所吟诵的巫辞,长达近万行。当然,全过程并不仅限于苗老司唱“独角戏”,更为喧声夺彩的在于众人的参与,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众人拾柴火焰高”。
经过一番“做法”后,如果觉得可行,就报告祖先,然后禀奏天老爷,让天上牛神知道。之后,推算和择定黄道吉日,并准备柴米油盐和锅碗瓢盆等。另外,在家族中挑选一位长辈或平辈,到舅舅、姑姑和姐姐、妹妹等后辈亲去报信,邀请他们来参加椎祭,这是必不可少、必须履行的手续。对方一旦得信后,也须请人给其他亲戚报信,不得借故推辞。
担任报信者,必须是“完人”。所谓“完人”,是指家里经济殷实,父母双全,夫妻和睦,儿女满堂,忠厚老实,勤于跑腿的人。俗话说娘亲舅大,报信者先到主人家的舅爷(即母舅)家,叩请舅爷到时前来椎牛;再去姑姑、姐妹家,报请姑姊届时前来抬牛腿;这些人俗称“后辈亲”。所谓“抬牛腿”,就是将祭祀的水牛的四条腿割下来送给舅姑及姐妹,如果是双牛,即八条腿。四条腿中有头腿、二腿、三腿、四腿,谁抬头腿、二腿,谁抬三腿、四腿,极为讲究,按苗族传统习俗,“男以舅爷为尊,女以兄弟为重”,“兄弟”实际就是女方的兄弟。苗族人自古就有尊舅的习俗,在苗语中舅辈是“植物的根蔸”,所谓根深叶茂,蔸大树壮。因此舅辈地位高,权力大,苗族史诗《古老话》称:“女的要尊兄弟为大,男的要敬根蔸为尊”。
牛腿是按血亲分配的,分配次序为父亲的舅辈(即母舅)为椎牛舅,理所当然要抬带尾巴的后腿,即头腿;儿子的舅辈(即妻舅)地位次之,抬不带尾巴的后腿,即二腿。假若吃双牛,父舅椎白牛,抬白牛头腿;子舅椎黑牛,抬黑牛头腿。剩下三四腿送姑,姑又以年纪大小排列。无姑的则送姐妹。有直系亲须给直系亲,无直系亲者给堂舅或堂姑姐妹。习俗传承已久,不可更动,违者犯祭,会受到众人和社会舆论的谴责,甚者还有凶祸临门。按规定得牛腿的人,感到十分荣幸,因此要设宴款待报信者,并以金钱或红帕赠之,表示酬劳。
3
吃牛祭期长,规模大,宾多客众,事前必须周密筹划,不可疏漏。黄牛牯、水牛牯、猪羊鸡鸭等祭物不可少,牛肉、猪肉、酒饭等待客不可无。还要在家族中,选派三位亲族的长辈或兄弟担任“各种职务”理事。长者为肉师或刀师,专司切肉摆肉事项;次者为酒师,专司摆酒摆杯事项;再就是专司高梁酒、糯米酒事项。这三人,为陪神重要人物,每人送白帕一条,以便随时擦手,表示对神的洁净和虔诚的意思。又设锣鼓师一人,苗乐吹手二人。
苗族家族中,有“请百家饭”的习俗,苗语为“当奈哥”,即“当寨饭”,也就是请全寨人来主家吃饭。在请客时,谁家在前,谁家在后,都有先后顺序,不得混淆和乱来;内外帮忙人,谁负责做什么,事先均按规定安排,以免打乱战,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假如是初次吃牛,得事先准备牛柱一根,待椎牛时将牛绑在上面。此柱须是木质坚硬耐腐的杂木,比如青冈树、猴梨树等,高约二丈,横面直径七至八寸。标直挺拔,柱上刻有十八个菱形和三十三道环形图案,表示下十八重地狱,上三十三重青天,所以又叫“花柱”。苗家习俗,每举行一次椎牛祭祀活动,都要在神柱上刻一道痕。
另外,祭前一个月或半月,举行“闹吃牛鼓”,苗语为“闹狼业”。届时,主家将寨鼓借来,每晚全寨青年男女均聚集起来,有的学唱吃牛歌,有的练击鼓舞。在“闹狼业”期间,往往涌现出一批能歌善舞者,待吃牛时,宾主对唱、赛鼓、比舞则全靠这些人。
准备就绪,届时椎祭。先于前一日祭家先。早餐后,集合众家族等,备桌一张,用水洗干净,点燃蜡香、钱纸。主人具备花红利米肉等,陈列桌上,苗老司叩请祖师,封坛收邪,剪长联两大束及其他应用各种纸类。做完这些后,用猪一头及鸡一只行之。布置就绪,当开始时,苗老司敲竹筒,声音跫然,在烟雾腾腾中祭拜祖先和神灵,然后杀猪宰鸡。肉酒陈列,有摆五樽五献,也有摆七樽七献的,也就是将将五种或七种祭品,即香、花、灯、水、果等物品供奉在神坛上。
这时,舅辈照列来抬猪腿,送上小礼庆贺。猪腿抬出门时,大喊三声:“同姓者远避,忌肉来了!”所谓“同姓”,是指同椎牛家的姓相同而言。与主家同姓者听到后,纷纷躲开回避,怕相冲相客。舅辈抬猪腿的人开始迈步出门,此肉抬至家中后煮熟,邀请族人一餐吃完。如果剩余,挖一深坑,连同骨头一概深埋,上面盖厚土,不许狗猫之类的吃到一片。相传,如果狗猫吃了,立即就会遭受意外之祸。
4
吃牛椎祭第一天,主要是送黄牯和敬祖先。
所谓“送黄牯”,苗语为“送巴优葡”,意思为送黄牛、吃黄牛,
集合族人前来参祭,并进行分工,各负其责,各司其职。
送时,需要一只雄鸡公。苗老司用大小桌子各一张,分别在门外摆设酒碗,并在坪场中央扎花树四柱。黄牛牯牵出来后,苗老司给其喂食喂水。主家老小立于牛旁,聆听苗老司讲述黄牛牯的功劳,大意是当年天老爷与黄牛的交情如何如何的深,以及如今天老爷如何如何思念黄牛,祭主今日送其上天等;并请雷公打开天门,让黄牛到天上去会天老爷。苗老师讲述完后,将黄牛杀了。然后刀师将肉切成块或穿城肉串,方在木盆和挂在堂屋,以便祭祀时做法用。
等到深夜,鸡叫五更时,再敬祖先。蒸糯米、舂粑粑,俗称打粑粑。舂好后,扯成一大薄圆片或堆成团,放在簸箕里。另外,苗老司在地楼右方的中柱下面摆五个酒碗和一篓糯米饭及糯米粑等食品,敲竹筒,念咒语,做法术,祈求祖先赐福于愿主,并请他们前来参加椎牛盛典。完后,用刀将大粑粑划成小块,连同小粑粑分赠给家族。
5
第二天,活动最多。
白天是接舅辈,迎亲朋,俗称“上客”,苗语为“求卡”。堂屋中,在神龛下的八仙桌上铺设神座,摆上石磨一付,木甑一个,木盘子三块,三脚架一具,鼎罐一个,酒壶一把,酒碗九个,另有九个碗,每碗盖圆牛肚一块;桌上铺些糠皮,以免酾酒时滴湿桌上。一切安排就绪后,等候客人的到来。
在贺客方面,分抬腿客和非抬腿客两种。抬腿客的贺礼优于他人,贺钱数十串以至数百串,粑粑、糖糁、酒数担,鞋子数双,鞭炮数千响或数万响。椎牛舅辈,另携带粗葛藤一根,用来穿牛鼻子,好将牛绑在花柱上,供椎手椎之;长矛一把或数把。凡抬腿亲与主要亲戚,均邀请族人一起同去庆贺,男女老幼,一行数十人或百余人,并请歌师做好对歌准备。凡接到通知的亲朋也要携着礼品前来。
迎接舅辈,礼节极为讲究和隆重,不能出一点差错。当舅辈到寨口时,鞭炮齐鸣,锣鼓喧天;行至坪外,暂不进屋。此时,主家执肉端酒,跪在地上磕头,一面作辑一面喊道:“啰!啰!啰!喂!”,即“来!来!来!喂!”连喊三遍。完毕后,鸣火炮九响,鞭炮数十万响。接着,十六人端着肉盘,一人端着酒坛,二人拿着灯笼,二人举着火把,叩请舅客进屋。叩毕,全场宾主一齐欢呼:“呼!呼!呼!喂!”众人每喊一次,甥退一步,舅进一步,一直将舅客迎到大门口。
舅临门前,宾主双方要进行对歌,俗称““拦门礼”或“喝拦门酒”。主家命令歌师二人,一人执杯盘,一人执酒壶,肉盘摆有熟肉二片,雕花酒杯两个,将酒酾进杯内。歌师面朝外面,拦门唱歌,喜笑迎客。舅辈歌师站在门口对答,一唱一答,相互对答数遍,为时良久,观看者站在一旁“指手画脚”,评判优劣。如果遇到唱歌高手,你盘我答,相互较劲,往往要对唱老半天。
歌对完后,主家向舅致三鞠躬礼,口喊“和尾”三声,举杯奠酒,舅谢过后进入堂屋。舅辈进入堂屋后,主家青年男女立即寻找舅客敬酒,一般是女找男客,男找女客。客人接过酒杯后须一饮而尽,否则就会被扯耳朵;有故意不接酒杯或不一饮而尽的,于是男追女或女追男,惹得满堂大笑。其他人也免不了对讲四言八句或对唱酒歌助兴,宴席一直延续到傍晚。对其他抬腿亲,迎礼有所简。凡作为陪神者的抬腿亲都穿着盛装,坐在神龛两边陪苗老司祭神。陪神者人数因地而异,没有统一规定,有的一男以女,有的有女无男。
晚餐后,又是另一番情景,大家聚在一起讲“古根”,古根,即“古老话”。苗老司将神座搬到门外,摆肉酒各五碗,苗老司燃香摇铃,请神降临。天色渐黑后,开始做道场行法事。此时,一般父老围坐在神堂中。舅姑姻亲,头戴红缨大帽,身着长衫褂袍,脚穿新做鞋袜,恭恭敬敬,整整齐齐,分坐在苗老司左右陪神,献酒献肉。主家和宾客的吹鼓手,相互使劲,比赛胜负。苗老司燃烛香,摇金铃,坐在当中,演乐行法,开声“韩约!”咒语喃喃,祈祷天老爷,发驾降临人间。三情三迎,天老爷下降时,由一樽一献起,至七樽七献止。中途休息一次,又用五块木板凿成船形,装肉五盒;又用箩筐多个,装些零星杂肉。
这时,苗老司加入到讲述吃牛古根的活动中。讲古根的有苗老司,也有主家和舅辈中的长辈,双方各请一位能讲会说的歌手当主讲,其他人附和。传说,苗族的祖先蚩尤与黄帝(轩辕)打仗,蚩尤战败,轩辕紧跟脚跟追击蚩尤;好在蚩尤到哪里都有苗人掩护,加上他又能散布迷天大雾,所以轩辕总是找不到蚩尤的踪影;后来,轩辕请法师做法,查到了蚩尤的脚跟,于是蚩尤被捉;农历四月八日这天,轩辕将蚩尤杀了,但蚩尤的冤魂不散,时常给苗家人托梦,含着眼泪说,我为你们受尽苦难,含冤而死,你们要永世敬奉我啊!于是就有了椎牛的由来。在讲古根的时候,内容还包括开天立地、苗族迁徙、分支状况和古代劳动生产、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神话传说。一会儿,苗老司继续行法,由七樽七献起,一直献至九樽九献止。
至深夜,苗老司做法事完毕。苗老司堂屋的神座拆除,桌子板凳摆到屋角,之后“跳鼓舞”。苗老师率领抬腿陪神者绕场三圈;接着主人领着客人载歌载舞绕场三圈。绕场时,长辈在前,年轻人尾随其后。绕完后,主家叩请舅爷先击鼓,俗称开鼓;随后主人唱歌击鼓,接着邀请客人玩鼓。被邀请者大都为客方表兄弟姐妹,如果对方不善歌舞,常常离场逃跑,这时主方则满屋追逐,直到抓住方罢休。不过,一般人均主动配合,女唱男合,男击女跳,尽情地“歌之舞之”。
苗乡击鼓,均有一人站在鼓旁,手持木棒两根,力击鼓边,左手打一棰,右手打两棰,俗称“敲边鼓”。鼓舞者手执短棒两根,于鼓正面,随着敲边节奏快慢缓急,两手更换,施以打技,并随着边鼓的节奏翩翩起舞。“喳咱,喳咱,咱咚咚!喳咱,喳咱,咱咚咚!”左手击鼓,右手舞之;或右手击鼓,左手舞之,双脚不停地随着鼓点跳动,步伐轻盈欢快,整个身体忽快忽慢,若断若接,前后旋转,手上的红绸上下翻飞,身上和头上的银饰叮当作响。鼓舞分男女,男鼓舞有鸡公啄米、阵鼓催兵、犁地耕田、农夫插秧、收获打谷、大鹏展翅、猴子戏物等;女鼓舞有美女梳头、包头洗面、巧妇织锦、绣花挑花、左右插花等。根据跳舞的人数可以分为单人、双人、群体鼓舞等类;还可以根据鼓舞的表演形式分为猴儿鼓、对跳鼓、四面鼓、团圆鼓鼓舞等类。每当客人击一会儿鼓,敲边鼓者故意敲错,按习俗该罚唱歌。这时,全场喧哗起哄:“边鼓敲错了!唱歌!唱歌!”大家只好停止击鼓,唱吃牛歌。唱罢休息,另一人上,接着歌舞。如此,全堂欢庆至天亮。
在歌舞的同时,能歌善舞的亲朋好友,也踊跃参加。他们一边吃肉喝酒,一边踩着鼓点,摆动双手,有节奏地尽情歌舞,场面壮观,气氛浓烈,规模宏大。其间,还要表演上刀梯、踩铧口等民间惊险节目,乐在方兴未艾的吃、喝、唱、舞、闹中。
6
第三天,祭祀活动开始,主要是舅辈椎牛。椎牛是整个祭祀活动的核心部分。这天,紧张、热烈、喧闹、精彩,好戏连台,高潮迭起。
早餐后,将神座设于门外,一切布置和昨晚相同。苗老司随同舅辈等献肉献酒,演乐行法,最后献九樽九献,即在神位上摆上九种祭品。同时,在一块宽坪中央将花牛柱树好,树的时间因地而异,也有事先树好的。
这时,宾主入场。前来凑热闹的城乡小商小贩,在场边摆摊设点,供应糖果和食品。远近村寨扶老携幼,也赶来看热闹。大约十点钟时,水牯被送到椎场。倒背蓑衣,持一罗网之类的道具的苗老司开始行法,念咒语,祈求天老爷神护佑主人,了结心愿;在念着咒语时,用一只竹箕激愤地表演各种除怪的动作。此外,用高粱酒或包谷烧将水牛灌得似醉非醉。抬腿陪神者,站在场中央,气氛庄重威严,如皇宫上早朝。法事完毕后,巨炮三响,鼓乐齐奏。苗老司走下祭坛,送祭牛词并伴之以舞,然后甥叩请舅爷绑牛。
舅爷绑牛时,全场沸腾。“呼啊!呼啊!喂!”“呼啊!呼啊!喂!”
叫一次,舅辈面向一方朝拜一次。齐呼五遍,四方观众及舅辈互拜。此时,主方爱热闹者,故意朝牛背上抽鞭子,在牛旁边放鞭炮,用来惊吓牛,使牛激之狂怒。舅辈如果未迅速将牛绑好,立即遭到观众的嘲笑,讥讽无能。因此,舅辈事先得组织族中能者对付,出丑者很少。舅辈用葛藤将水牛绑在花柱上。绑完后,场内响起:“难为舅父!”“难为舅父!”的呼声。于是,舅父谢退。这时,轮到主家刀师进场。刀师在水牯前左腿上,即心脏部位处画个碗口般大的红圈圈,此圈是椎杀的命中点。接着,苗老司画椎牛场地范围,舅辈陪神者随苗老司插标记,复量场地。
一切准备就绪后,祭主——甥对舅爷下跪,叩请舅爷入场椎牛,并献红布一段,斜系腰肩。舅爷将矛递给族中的椎牛手们,传递一位,主人赠系 布一段;少则七八人,多至十多人。每人受礼,全场高呼:“啰!啰!啰!喂!”礼毕,在众人欢呼声中,舅族中年老的长辈出场,手拖长矛,双目注视牛柱,两脚继踵,前后左右交换移步,环绕牛柱圈线徐徐前行。绕毕,面朝东方,行三鞠躬礼,口呼“和尾”三声,做椎牛姿势,退场将矛交给祭主亲舅。舅爷是年轻者,开始追牛;如果是年长者,行动不灵活,也就仅就椎牛姿势,退场将矛交给族中椎手。
椎手们系腰扎裤,雄赳赳气昂昂,持矛立于旁边,威风凛凛。祭主再次揖拜,舅辈持矛上场,瞄准红圈,先以矛把椎之,于是水牛受到惊吓后,便发狂似地乱蹦乱跳绕柱奔旋,拼命地喷着热气,愤蹄扬起满天灰尘,摇得花柱吱吱嘎嘎的响。而场边的观众,此时都铁青着脸,紧憋着气,生怕出现什么意外……“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椎手们都是身经百战的高手,什么意外对他们来说都是“小儿科”。
这时,椎手再用矛尖轻轻刺之,水牛飞快旋转。椎手疾步紧跟后面椎杀,任其吼叫狂奔,鲜血喷溅花柱与地面。观众不断高呼:“呼啊!呼啊!喂!”以助威。一般“呼啊!呼啊!”是做椎势;“喂!”方落矛。椎牛有椎规,“水牛绕柱意周,椎手必落矛一次,并且矛尖要落在红圈内。假如绕三周还没有椎中或椎在圈外,或向牛掷矛者,均属于犯规。”此时,观众立即叫喊:“夺矛!夺矛!”遇到这种情况,舅辈不能发怒,而应笑对观众,重新换椎手。
椎手们依次上场。开始椎得轻,主要供观众娱乐。良久,方才椎牛毙倒。倘若椎的是双牛,仪式相似,同一椎场。不同之处在于,父舅椎白牛,朝房屋供奉祖先处一端;子舅椎黑牛,朝房屋供奉祖先处另一端。椎牛时间,有先椎白牛,后椎黑牛的,也有同时椎者,不大讲究,但白牛必须先倒。
就牛倒的方向而言,苗民常以之占卜吉凶祸福。牛头向屋,为直倒,上吉;头脚向屋,为有情横倒,中吉;头脚背屋,为无情横倒,主凶;牛头向外,尾对屋内,为背倒,大凶;压盖椎口处,伤舅辈,也为凶。也就是说,凶有内凶和外凶,伤舅辈为外凶。主人每以倒牛情况,见吉凶兆头,心生忧乐。因此在牛即将倒下的时候,椎手们一般均围在牛旁,倘若发现有凶倒的趋势,迅速上前帮忙,使牛倒向吉利方向。吉倒时,宾主皆大欢喜,锣鼓喧天,唢呐长号齐鸣,全场沸腾,人们跳跃着,欢呼着,喜庆椎牛胜利。这时,主家派年轻人散发甜酒,年轻人对歌、击鼓、跳舞,表示庆贺。
这时,主家刀师及帮忙人聚集起来,割牛头,下牛腿,再割牛身,切分肉块,除去用来敬神的,余下的全都赠给亲朋。其它心肝肠胃肺等,下锅煮熟,分切肉片,阵列于地楼神座上,如法祭之。并蒸糯米饭,分赠至亲好友,招待客人。一般贺客,均到族中吃百家饭。
饭后,近处亲朋有的陆续回去,留下来的仍然唱歌鼓舞。入夜,灯火通明,众人聚在一起唱歌,苗老司则按照不定期的程序,不时的向人们述说苗族祖先的英雄业绩。又有主人与客人对唱椎牛歌,和大家互相对歌、盘歌,欢乐至深夜。人们还要吃宵夜,吃完后男女青年起场歌舞。继而对歌,谁对赢了,主人则奖赏猪脚、鸡腿、糍粑、甜酒之类,吃之饮之。通宵达旦,尽情欢乐。
7
第四天,椎牛祭典接近尾声,活动有收牛柱、敬牛头、欢送舅辈亲朋等。
清晨,众亲族聚集在主家院坝,苗老司行法事,舅辈与主家相互祝愿,将牛角连头骨砍下来,绑在堂屋的中柱上端,以示纪念。每次如此,吃几次牛,就有几对牛角;吃双牛加倍。接着,将牛柱取回,放在家中,好好收藏,以便下次吃牛时拿出来再用。
祭毕用餐。此餐照例归主家准备,然后各自打道回府,俗称“散客饭”。散客时,舅姑将牛腿扛回家,亲朋好友也领受一块大小不等的牛肉相继离开。大家在主人的送客歌声中踏上了回归的路途,这时主家燃放鞭炮,欢送舅辈出寨。舅辈出寨时,主客双方青年男女,相互对歌传情,这些青年男女必须是未婚的,因为苗族人最嫉恨婚外恋。
因此相互依依不舍,慢慢离去,恋从中生,情从中起,许多男女也就续接了一段千年姻缘。主家送了一程又一程,越送越远,往往送出好几里,甚至十几里外。赛歌时,客人唱输,主家将牛腿肉割下;主家唱输,自觉将肉退回。
最后,主家用苗锦、花布、花帕、花带、鞋子、鞋垫等刺绣以及其它物品赠送给客人,客人亦以银圆酬谢。相互欢笑辞别,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散客后,苗老司将牛头、蹄、四爪摆做一堂,口念咒语,放火烧之。再在锅中煮熟,帮忙的人吃。主家摆花红利米,燃香烧纸,苗老司默敬祖师,奉承主家许愿得愿,大吉大利,人丁兴旺。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自此,为时四天的椎牛祭祀活动结束。
现在,居住在古丈坪坝、默戎的苗族人一般不进行椎牛活动,主要为保护耕牛,但为了保持民族习俗,在当地人民政府统一安排组织下,举行椎牛活动,一年一次或二年、三年一次,场面则更热烈,声势也更加浩大。许多外国朋友也应邀,远道而来参加活动。
发布于:2022-04-27,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