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一壶乡愁自己慢慢品

博主:手万哥手万哥 2022-04-18 462

八十年代初和故乡一别就成了永远的再见,再也无法回到她的身旁,感受她的肥沃与温;再也无法感受她的粗犷与幽默,任何软红十丈与八街九陌都无法取代故乡的 阡陌交错与炊烟袅袅,任何优渥与福利也无法割断对故土的眷恋与思念。故乡是扯不断的情丝,故乡是永远的爱恋。

住在完全封闭装修舒适的楼房,享受都市的繁花,但依然惦念故乡宁静淡泊的村野茅舍;穿行在激情澎湃的闹市里,那妖娆的街景让你眼花缭乱,但还是留恋透着泥土芳香的田园风光,那鸡鸭鹅狗的欢叫令你陶醉无比。

xiangchou.jpg 温一壶乡愁自己慢慢品 手万传博客

有一天在山东书城看书,看到白居易的一句诗:“人老多健忘,唯不忘相思。”顿感灵魂颤栗,潸然有泪。每每想起故乡,总有一些遗憾和错失,无法释怀,铭记在心。从出生到离开故乡时候起,无论走到那里,也无论是成功人士,还是打工一族,也无论穿什么服装,打扮成什么样子,也无论吃什么食物,地位尊卑,都会牵挂她,年龄越大乡愁越重。

离开故乡是穿着一身肥大的绿军装,背着统一分发的“三横压两竖”的行李,斜跨一个简单的军绿挎包,怀着美好的憧憬和对部队无限的期待,到一个不知目的地的地方去保家卫国。不断地努力,慢慢的成长,戎马倥偬,卫疆守岛几十年未曾后悔,卸甲后就在都市里扎了根,漫长和辛苦的过程,只有自己知道。

80年代的战士四年才有探亲假,士兵一般没机会探亲就复员(现在叫退役)回家了。提干后一年一次的15天探亲假,就成了最幸福的时光和依依不舍的眼泪。成家后,回家的机会逐渐减少,有了孩子后就三四年才回去一次,再后来,家里有“大事”才回去,再再后来父母相继去世,故土的情感逐渐被剥离,回家就成了奢望。如今已有十多年没回去了,故乡也就变得模糊了。黑土沃野、鸡犬相闻的故乡,也就变得越来越陌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总有一天故乡也会失去的,但与生俱来的黑土情结与直爽性格,凛然正气的家国情怀以及丝丝缕缕的乡情不会忘,不会丢。

故乡在,但回不去了,灵魂也就无法从故乡温暖中找到慰藉和安歇,更无法找回童年的玩伴和快乐,找不回来一段无忧无虑的旧时光。时常怀念粗茶淡饭的岁月,不忘故乡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对多舛命运的抗争,对懒以生存土地的热恋,也使自己的气息里散发着泥土的芳香,血脉里喷张着滚烫的信念,生命中跌宕着激情的持续,思乡也就逐渐变成无法释怀的乡愁,萦绕在心。

有一种幸福叫父母安在。如果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是感情是温暖,“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则是辛酸是苦痛。父母在,故土即亲人,乡情还有一根无形的线,时刻牵系着游子。父母离去,那根与故土相连的丝线,就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断裂。

面对城市,直面生活,直面工作、直面压力,冰冷但理性。遥望故乡,那充满了人情味的乡情,蕴藏着无限的长情与温暖。

但也有一些东西使自己纠结着,忐忑着,煎熬着。自从退出了所谓的“小学群”,这矛盾的心里就未曾消失。入群是被一个发小邀请而欣然同意并拉进群的。群里发小们聊的除了家长里短,农耕稼穑之事,就是在相互“贬损”、吹捧和无意义的争论,他们说的话我插不上嘴,他们的玩笑我不知道如何回复,又不会说他们的劳苦感受和喜听的话语,所以一直处于“潜水”状态。群本意估计是通过群聊来联络一下感情,互通有无,但更多时间却是沉寂,群里多是发些无聊的鸡汤,厌烦的广告,道听途说的消息,驴嘴唇不对马嘴的“知识点”,还有被尊称为“记忆力”好的人,经常歪解一些陈年旧事、小时候的糗事,甚至解密一些家族“隐私”,打探谁谁谁如何如何。更多的就是晒,晒的是无所不包,无所不有,这都不为过,还可以忍受。不可理喻的是一些人专门爱打探别人的“故事”,挖空心思下套子,抛砖引玉引出话题,旁敲侧击煽阴风;还有一些人自以为是,动不动就否定别人,评价别人,评说别人,评判别人,调理见怪,背后还传一些不利“乡邻”团结的话,丝毫不考虑对方的感受,令人生厌。有些人甚至和你的三观不同了,正如有人总结的一样:“你敬畏天理,他崇拜权威,是世界观不同;你站在良知一边,他站在赢者一边,是价值观不同;你努力是为理想的生活,他努力是为做人上人,这是人生观不同。与三观不同人的策略是不交流,不来往,不交集,行同陌路,见到亦视而不见,论他也装作糊涂。”有些同学没有经历过你经历的,基本是小时候的玩伴,大多没有经历高中或者大学的教育,往往在认识问题上差别特别明显,根本不是一条“道”上的,也无法进行融洽的交流,这里没有半点不尊和瞧不起的意思。真正好的同学其实不外乎就那么几个人,都早已加了好友,平常虽然不会经常聊天,但是只要想对方的时候,就可以私下视频聊天,话题宽泛,谈兴浓烈,交流温暖。

有的说我变了,其实变是正常的,但浓浓的故土情结,即使到了世界末日,也不会丢弃。从骨子里恋着故乡,留恋小时候的玩伴,同学和乡亲,但无法融入所谓的“群”中去,请原谅我的不礼貌,退群是我想了好长时间才做出的不情愿但必须的选择。

芸芸众生,爱有无数。人生因情而缠绵,生命因爱而精彩。对家乡的过去都会印在心里,光阴带不走我对故乡的情愫,无论它是经历过沧桑,还是斩获过荣华,也无论是贫穷与富有,我都会一如既往与家乡,与发小,与同学保持真情的联系,退群不是不见是为了更好的相见。

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我们不是,是为了照顾孩子的孩子而暂居他处。当然也是为了全力支持女儿女婿的工作,又一次被动的“迁徙”。其主张无怪乎让他们工作不分心,家庭不牵扯,孩子不拖累,“后院”不起火。我们做老人的因此不远行,不游玩,不享退休生活,一心一意发挥“余热”。

虽然退了,但身体尚好,还有热能可是释放,就不得不离开感觉还不错的都市,抛开住的宽敞,行的自在,活的洒脱的环境,又去远方,一个未知的他乡,一个陌生的,没有朋友,没有“圈子”,没有酒友,也无文友的一个更大的都市。说是含饴弄孙,其实就是看家护院,洗衣做饭,接送孩子,比上班劳累,比打工紧张,比开会认真,比加班忙乎, 用句曾经时髦的话说,痛,并快乐着。

幸福的日子,不是退休金的多少,不是居住面积的大小,更不是身居在什么地方,而是精神与物质的满足。在新的地方也会有新的朋友,闲暇时,逛逛街景,看看古迹,爬山玩水,在春阳下晒晒太阳,煮一壶春意,寻香茗茶,日子就会充实愉悦。

朋友说:最大的愿望就是满世界转转,可是受某些因素所限不能实现,就买个地球仪,不仅能看,还能转转。出去转转固然好,屐痕处处,书写情怀,如转不成,转动地球仪就像文玩似好盘,直到包浆为止,这虽是玩笑,但走出去转转的目的无非是开眼界,长见识。疫情当前,无法实现,恰好外地看护孩子,也算是实现走出去转转的愿望。我想,不管满世界如何的转,也转不出故乡的领地,因为:无论身处何地,“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闭环禁足的日子,思乡更切,温一壶乡愁自己慢慢品,愿故乡一切安好。故乡有我许许多多的美好回忆,既温馨幸福,亦愁肠百结。

The End

发布于:2022-04-18,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手万传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