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才子事堪哀—贾谊
一代伟人曾经分别用七律和七绝夸赞他,实属罕有——“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汨罗步尘埃”、“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堕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他就是西汉初年的贾谊。“廊庙之才”“胸罗文章”“才调无伦”,是极力赞扬盖世才情;“无计倾圣主”“高节受疑猜”“汨罗步尘埃”,是为其遭遇鸣不平。
不止如此,西晋潘岳《西征赋》曰:终童山东之英妙,贾生洛阳之才子。“终童”是指西汉终军,去世时二十来岁,故以“终童”称之;“贾生”便是指贾谊,“洛阳才子”与“山东英妙”对举,显示出贾谊的非凡才华,自此贾谊也成为“洛阳才子”的代名词。
司马迁为其立传时写下“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从中我们可以读出洛阳贾谊那无与伦比的才华以及汉文帝对年轻的贾生的器重,甚至“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可惜好景不长,“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以致后世也以“贾长沙”、“贾太傅”呼之。他行至湘江,“意不自得”,想起他仰慕的先贤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忍不住写下《吊屈原赋》,司马迁则“借他二人生平,作我一片眼泪”将二人传记合为《屈原贾生列传》。三年后,汉文帝将贾谊从长沙召回,他满怀期待返回帝都长安,“文帝方受釐 ,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唐代诗人李商隐为此写下《贾生》一诗: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不问苍生问鬼神”,这次与汉文帝的宣室殿夜谈,在李商隐看来无疑是浇灭了贾谊的一腔壮志。不久,汉文帝还是给了贾谊新的职位,让其担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汉文帝的小儿子刘揖(一名刘胜),深受君王喜爱,也醉心典籍,所以才让“洛阳才子”教导他。
公元前169年,梁怀王依“五年一朝”惯例赴长安,堕马而死。“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司马迁看来贾谊觉得对梁怀王没有尽到管护职分而自责内疚,伤心了一年多,公元前168年也去世了,仅33岁。而《史记•日者列传》记载“(梁怀)王堕马薨,(贾)谊不食,毒恨而死”,这里的“毒”应该是指“埋怨”,同样谈的是贾谊内心里的深深自责。于汉文帝而言,如此疼爱的小儿子猝然离世,他虽没有直接怪罪贾谊,但贾谊仍然感觉没有办法向汉文帝交差,心中应该是怀着恐惧的。
资料显示,贾谊去世后“后裔将其遗骸迁葬故里”,今天我们从洛阳市区过东花坛沿着S238(洛常路)向北约20公里,在路西侧平乐镇新庄村道路口,便立有一座“贾谊故里”高大牌楼。根据清乾隆十年(1745年)本《重修洛阳县志卷二•山川》:“贾谊墓在邙山北阴”;清代陆继辂、魏襄纂《洛阳县志》:“梁王太傅贾谊墓在洛阳县东北邙山上,大坡口道西”;1991年版《孟津县志•文物编•名人墓葬》:“汉太傅贾谊墓在平乐乡新庄村东,洛孟一号公路所经之大坡口西侧,俗称‘贾生墓’”。
1966年,孟津县新庄抽水站建站时,将贾谊墓封土运走垫为渠道,发现有一些青铜剑残碎锈片。贾谊墓东北向300米处有一块土质台地,相传为贾谊故里。文物部门在新庄村贾谊墓周边得到不少贾氏墓志,断定此处为贾谊家族墓地。借助墓志史料,最终明确贾谊父亲为贾回,子贾璠,孙贾嘉、贾恽。这些对《史记》“及孝文崩,孝武皇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而贾嘉最好学,世其家”中语焉不详之处进行了补充。
三国曹魏时期的贾诩是贾谊十三世孙,出任太尉,进爵寿乡侯,七十七岁去世,谥曰肃侯;贾耽是贾谊三十五世孙,出任唐德宗时期宰相,“其器恢然,盖长者也,不喜臧否人物。为相十三年,虽安危大事,亡所发明,而检身厉行,自其所长。每归第,对宾客无少倦,家人近习,不见其喜愠,世谓淳德有常者”;贾黄中是贾谊三十九世孙,北宋太祖时期以廉洁著称的宰相……
从公元前168年“洛阳才子”贾谊辞世算而今,两千多年的岁月悄悄溜走。唯邙山北阴的新庄村田野里堆起的封土,算是他长眠之地。而在他担任长沙王太傅(公元前177年—公元前174年)之处,还保留着一方名为贾谊故居的院落,位于长沙市解放西路与太平街口。不论河洛故土还是湖湘两岸,贾谊在人们心中永远代表着文学才华,体现着政治才干,他抑郁而终的结局总忍不住让人叹息。
今天贾谊后裔人才辈出,堪称中华望族,想来他内心应该是欣慰的吧!
发布于:2022-04-06,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