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识愁滋味

博主:手万哥手万哥 2022-01-17 361

八百多年前的南宋时期,山东济南人辛弃疾在他脍炙人口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里写道:“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生动地写出少年时代纯真幼稚的感情,将少年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愁”的单纯状态,写得十分真切而生动。

千百年来,社会发展始终如此。少年,就是一个不知愁、不会愁、不去愁的年龄段,幸福地玩耍、幸福地学习、幸福地成长,才是他们应该有的样子。不同的历史时期,少年生活与成长经历,自然大有不同。五十年前,我的少年时代被“文化大革命”严重冲击,却从来不知道“愁”,学业不咋地,耍得到很开心——

shaonian.webp.jpg 少年不识愁滋味 手万传博客

弹弓不离手

弹弓,是中国古代一种“射”的工具。《吴越春秋》卷九,就有《弹歌》的文学作品。弹弓在我的少年时代,瞄准发射的对象最多的是知了。

我是工厂子弟,铁丝唾手可得。我们用钳子将八号铁丝制成弹弓,用厂区捡拾来的有色导线,将葫芦状的把柄缠绕起来,看上去美观漂亮,使用起来得心应手。皮筋的材料,也是用工厂表面处理车间废弃的皮手套剪裁而成。那时候,弹弓成为每个男孩子的“标配”。

我居住在工厂的平房家属区。家门口种植了古槐、洋槐、法桐、合欢等各种高大的树木,夏天的树上,知了是我们的“靶子”。可是,弹弓射出的石子经常吓着行人或误击谁家窗户,总被大人揪着找家长告状,不是招来一顿责骂,就是一顿暴揍。

每年暑假,母亲学校空无一人,树木茂密,枝叶葱茏的校园,便成为我们孩子的“乐土”。中午太阳暴烈,知了此起彼伏的叫声也最响亮。我们用水拌着泥土,揉捏成一个个“子弹”,弹弓举起锁定目标,是时候“大开杀戒”了。

我们在地上挖个小坑,拿一小块工厂擦拭机器的废弃油棉纱,用火柴点着,将弹弓打下来的知了在火上烤熟,取知了头部的丝状肉,放进嘴里咀嚼。虽然没有任何佐料,原汁原味的烤知了,也会很好地犒劳一下我们缺油少荤的肠胃。整个一个假期,我们每个人都被太阳晒成了“非洲男孩”。

灯下捉蛐蛐

上世纪七十年代,父亲在屋后的篱笆院里,养了好几只又肥又大的“白洛克鸡”。那时商店买鸡蛋凭票供应,少得可怜。父亲精心喂养的这几只鸡,从小到大长得健硕。它们下的蛋,便是家里四个孩子重要的营养补给来源。白天放学回来,我会去菜公司捡拾菜叶子,剁吧剁吧拌些麦麸喂食它们。

盛夏的夜晚,公路上的路灯一亮,各种飞虫和蛐蛐,就从草丛里钻出来,冲着路灯打着旋儿地飞。那些名叫“油葫芦”“棺材板”的蛐蛐飞累了,就会落满一地。那会儿,公路上车辆非常少,到了晚上更是没有什么车辆行驶。我们几个孩子,一边在空旷的公路上闲逛玩耍,一边弯下腰去把捉住的蛐蛐,塞进手里拿着的空罐头瓶里。整晚上,我们会捉好几瓶蛐蛐。第二天,捂在空气稀薄瓶子里的蛐蛐,几乎不会蹦了,我就把它们全部倒在后院地上,几只“洛克”享受着高蛋白美食大餐,吃得嗉子鼓鼓囊囊。它们吃进去是虫,生出来是蛋,最终进了我们的肚子。

官民捉强盗

住在平房有个好处,到了晚上,各家的孩子们都会聚在一起玩游戏。一二十个年龄不同的小伙伴分成两拨,一拨人是官和民,一拨人是匪和盗。大家选择一处电线杆为“大本营”,游戏开始后,强盗一拨人先四散开躲藏起来,官民一拨人,负责到处寻找捉拿其“归案”。未被捉住而安全返回“大本营”者算赢,捉到的淘汰出局。

我们的家属区很大,一排排平房纵横交错,路灯照明也比较昏暗,孩子们隐蔽、潜回的行动,都十分的小心谨慎。官民一方竭尽全力搜捕,强盗一方使出招数逃避,小伙伴们在有趣刺激的“追捕”游戏中,玩得开心惬意。

在没有电视和其它文化娱乐生活的匮乏年代,孩子们别无选择,只有在夜晚疯跑疯笑疯闹,来打发晚睡前的时光,释放一下身体里勃发的顽皮激情。集体游戏,不光是孩子们结识、交际和互动的原始手段,也是孩子们触发智力、启蒙团队意识的初步体验。

……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幸福则国幸福。那些粗放笨拙、原始冲动的玩耍场景,早已被我们封存在历史的记忆之中。时间飞跃至今,信息时代日益发达而成熟,文化精神更加丰沛而文明。与五十年前相比,今天少年们的生活和学习,有了本质上的不同。

然而,历史的命题恒久不变。中华民族一辈辈人奋斗拼搏的意义何在?不就是要让子孙万代“少年不识愁滋味”吗!我们惟愿孩子们,在茁壮成长的起步阶段,没有愁苦,少些艰辛,远离灾祸;在幸福快乐的时时刻刻,玩得开心,过得充实,活得甜蜜;在朗朗读书的美丽校园,仰望科学,崇尚文明,汲取知识。

我以为,辛弃疾八百多年前的描述,不仅是客观真切,更暗含了对民族前程的无限期许。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可以告慰先贤的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永无愁!

The End

发布于:2022-01-17,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手万传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