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海河的那些故事
我原来的家就住在老海河附近,天天早上锻炼身体,目睹老海河的美颜景观,却无暇顾及为它写篇文章。现在虽然迁移别处了,但还是留念那段在老海河附近住的故乡时光……
海河,起自天津西部的南运河、子牙河相交的三岔河口西,在津沽重镇咸水沽的身边轻悠悠拐了一个湾,东至大沽口入海,全长70多公里。它的上游有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北运河五条河流和300多条支流。河脉纵横交错,像一把巨大的扇子斜铺在华北大地上。海河水系是全国七大水系之一,流经的地区即海河流域,其范围是西起太行山,东邻渤海,北跨燕山,南界黄河。
记得老海河堤上,尽是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遮天蔽日。据老人们说,两棵笔直的大槐树、一棵矮墩墩的老柳树和一棵桑树都有二百年以上的历史了,最粗的老柳树要两个人才能合抱。尤其是那棵大桑树,到了夏天,满树紫微微的桑葚,勾人馋虫。
沿着青石台阶走下几步,就是一座木质的小码头。这个长不过十米,宽不过五步的小码头,只是原先郑家老码头遗留下的一部分,在它的周围还有残存的木桩屹立。这些打到河底下的木桩,都是用浸了沥青的东北红松木修建的,而搭在上面的木板都是泡过桐油的椴木。据说从前咸水沽最大的海船叫大海螺号,从南方运输大米回来,就经常停靠在这里。
“翻大河,拾螃蟹,捡木头,捞大鱼。”和“跳大桥,上大船,扎猛子过河,河心捞大蛤。”这是老海河河畔人家都知道的四大美事和四大胆子。
先说四大美事。翻大河:就是指渤海涨大潮,海水逆流而上,一直推进到老海河里,把淡水里的鱼虾顶到小河岔子里。最后无路可逃的鱼虾,忍受不了咸水骚扰,争先恐后拥挤在岸边。结果,就是等待人们想怎么捞,就怎么捞。不管你是用锅碗瓢盆,还是面口袋,草帘子,反正鱼哥哥虾弟弟们,已经被咸水灌得失去抵抗力了。
拾螃蟹:拾螃蟹现在说来有点神,那时候可是平常事。那时候,人们还不太喜欢这种麻麻扎扎的河鲜,哪像现在这么金贵。海河边的人俗话说,有稻田就有螃蟹。当然还会有青蛙,泥鳅,小鱼虾。水汪汪的稻田和绿油油稻子是这些虾兵蟹将的天下。海河里的紫蟹,听说远在宋朝,宋、金以海河为界交兵的时候,就有了名气。拾螃蟹要选择一个漆黑之夜,最好伸手不见五指,这样的天气,在夏秋季节还是不少见的。点一盏明亮的马灯放在海河小河岔芦苇丛边,然后就是耐心地等待。那些平日里横冲直撞的螃蟹,大黑天的一看见灯亮儿,就会不请自来,溜达过来瞅瞅怎么回子事。那好了,正好来个守株待螃蟹。
捡木头:每年汛期的时候,平常温顺的老海河也变得汹涌起来,河面也比平时宽阔了许多。随着潮水经常有大树和木头从上游横冲直撞下来。河畔人家只需要站在岸边,用特制的铁钩,便能够轻而易举的获得意外之财。一般的木材就是不能做其他材料,也可以烧火做饭。要是运气好的话,捞上几棵房梁材料,那可就够得上半年的谈资了。
捞大鱼:夏天的时候,赶上个桑拿天气,特别得闷热潮湿,热的够呛,就是不出汗。这时候,有经验的河畔人,只要有时间,保准会守在河边,拿着鱼叉或是抄网。寻找着那些跑到岸边苇根草科中,吞吞吐吐,呼哧呼哧大口喘气的大鱼,往往越是大鱼越是受不了这样的天气。尤其是草鱼,大脑袋浮在水面,闪闪发光,及其明显。逮个十斤八斤的不算新闻。
再说说这四大胆儿。跳大桥:老海河上的东大桥,平时离水面五、六米,还要站在桥栏上,往下跳,而且还要头朝下倒入水,才算合格的大胆儿。
扎猛子过河:要求的是憋上一口气,从河这面潜泳到河那面。而且不能用手,只能用腰的扭动或者用脚扑腾。一般的人是做不到的,只有水性极好的才可以,最厉害的可以绑上手脚。
河心捞大蛤:就是要在十米左右深的河中流,潜水捞取河心的大蛤蜊。一般人根本潜不到底,别说要在黑乎乎的河底捞东西。经常有捞蛤蜊的人,能够捞上些宝贝。譬如,日本鬼子的王八盒子,沉甸甸的袁大头。最稀罕的一回,有人捞上一箱子的珠宝玉器。老海河的蛤蜊最大的有小笸箩那么大,年头当然不少了。这样的蛤蜊捞上来,人也不能吃了,主要是剁碎了喂养鸡鸭。河畔人家只吃那些拳头大小的,略微开水一过,放上三合油,蒜泥葱末,味道鲜香可口,及其下酒。
上大船:说来就数上大船最刺激,最过瘾。七十年代末期,位于老海河和赤龙河交接处的天津板纸厂正是红红火火的时候,除了冬天老海河封冻,几乎每天都有小火轮来往穿梭为其运送造纸的原料,主要是稻草,拉走的是包装纸板。
现在海河故道修建成公园了,沿河边都插上许多植被,各种花草、树木,根植两岸,还有游乐设施,河里有各种游艇、游船,好一派景象,是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我现在虽然走出了咸水沽,一个人工作在他乡。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但是原来故乡咸水沽、老海河、东大桥、老爷庙、老码头,河堤上的古槐老柳树,小桥流水的岸上人家,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时常不由自主地悄然划入梦乡,流连往返,百转千回……
发布于:2021-12-22,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