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下童年的回想
于书堆间不经意抬头,只见一轮明月静静地浮在夜空中。
这是一轮点染过李白“故园之思”的怅惘的月,是曾经令苏轼为之“起舞弄清影”的多情的月,是浸染过朱自清薄如蝉翼的忧思的梦幻般的月,是张爱玲偶尔滴落在朵云轩信笺上的那一滴陈旧而迷糊的泪的晕圈……
前人笔下的月,总是惝恍迷离、妙不可言的。
而对我来说,眼前的月并不饱满,带点残缺与迷蒙,感觉它更像一枚很久以前插入古书的书签,放进去时鲜活完整明亮,待到再取出时已是残缺发黄了,于黯然中透着怀旧的气息。
于是不觉心有所动——
记忆中的那轮月亮,是静静地悬挂于故乡古旧而狭窄的小巷的。白天普普通通的小巷子,到了夜里变得格外的幽深昏暗,不知哪户人家家中有桂花,香味就在昏暗幽深中蠢蠢欲动,我们的玩心便也在月影和桂香间萌动。
一次跟小伙伴玩捉迷藏,许是躲得隐蔽,一直没被发现。耳听得远处同伴们一一被抓住,得意之余,却也不免担心他们把我忘了。探头张望,正好发现还有伙伴在前方搜索,我便如同猫一样,轻轻地从他身后靠近,想要绕到他的跟前然后再突然大叫一声。我已经开始可以想见他的猝不及防,忍不住在心里“嘿嘿”直笑。但是没有想到,是月光背叛了我,我的影子被拖得老长的铺在青石板的前方,于是背对着我的人轻而易举地发现了我,就在我挨近他的一刹那,他猛地转身,对我大叫一声,我“哇”地惊叫起来,然后我们两人便互相指着对方同时大笑。
而空中,一轮圆月正大大咧咧地亮着,是那种极圆极满的月,月辉便在幽深昏暗的小巷子里流动。晚风清凉,把衣袖都吹得鼓鼓的。我们在如水的月色中,在清凉的晚风中跑动、欢呼、雀跃。月亮以洞察万物的姿态,注视着我们的触手可及的快乐;而我们的幼小的心,仿佛也盛满了随时都可以发光的快乐。
于是记忆中的月亮,便总跟这童年的嬉戏连在了一起……
而今,我早已远离了我那依山傍水的故乡,而我曾经的伙伴,也已经失去了联系。但我知道,我们曾经共同拥有过那样一个充满了月光、桂香、晚风和欢笑的夜。只是我不知道,今天那些隐身于楼房的森林之中、有电游为伴的孩子们,是否也拥有如我当年一般的随时都可以发光的快乐?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王菲空灵飘逸的歌声如游丝般远远地飘过来,慰藉纤细,缠绵惋恻。它很适合今晚的月色,从氤氲的空气中,构造一种别有情调的氛围,让人心甘情愿地聆听远在千年大宋时期的声音,并为之如痴如醉。现今这个古老的城市正流行着感冒和给古典诗词谱曲、包装,苏轼自然不会料到,这首词在千年之后会被现代的声音诠释,再以数字化音响的方式给释放出来。而一千多年前注视过苏轼也被苏轼注视过的那一轮月亮,在千年之后,在无数的沧海桑田之后,却仍然静默地注视着它下面的芸芸众生也被芸芸众生注视着。我不禁惊讶于月了,惊讶于它何以可以这般清冷绝尘,不涉一丝是非,遥望着层层叠叠跨越千年的历史,任其风生云起,任其波澜壮阔,而依旧平静似水、淡泊如烟?
苏轼曾想知晓,在那个美丽的月明之夜,天上究竟过了多少年了,他无从知道答案。而今夜的我,在这红尘之间有过苦痛有过欢笑,痴过怨过迷失过清醒过的我,只想知道,距离另一个月夜,究竟有多久了?仅仅是一个简单冰冷的数字吗?
历史被如沙的时光悄悄地掩埋,当我们回首时,已了无痕迹,而当我们真正用心去聆听、去抚摸,这尘封的记忆里,却总有那一串串的诗句,在大漠的风沙中突兀、回荡。
于是忍不住对着那一轮静静的浮于天际的月儿,对着那发黄的岁月的书签,沉吟……
发布于:2021-12-13,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