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女人总是对我说“挺好”

博主:手万哥手万哥 2021-02-24 1009

初中老友大婚,原本都约好请假回去祝贺一番,无奈临时加班便取消了行程。昨日与母亲通电话时,母亲说你身边的同学朋友一个个都结婚生子,你也不小了,得抓紧。这个话题一直是我和父母聊天时经常谈崩的话题,换做从前,我会不耐烦与母亲争辩一番,自打今年过完年,母亲再与我谈论这些时,我会笑着回应:母亲不必着急,缘分到了自然会来,我自己也会抓紧。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与母亲聊天,哪怕说话声音大了些,或是态度不耐烦,事后我必会深刻反省,回想起过往与母亲相处的点滴,内心的不忍涌上心头,因为无论任何时候,那个女人总会对我说“不必担心家里,我挺好”,母亲从没给我讲过什么人生大道理,却用她大半辈子教会我如何去生活。

zhangda.jpg 那个女人总是对我说“挺好” 手万传博客

要么不说,要么不做,要么做了就别说让人生气的话

长江中下游地带每年的六七月份就是农忙的季节,家里祖上皆是贫农,没有分到多少土地。到了我父亲和伯父这一代,两家各分得薄田两亩,若是光靠这一亩三分地来养家糊口,恐怕我和兄长及姐姐也长不到这般年纪,村里的人都会出去做些零工,或者做些其他营生来维持生计。

母亲是勤俭持家之人,自然不会闲下来,不管地多地少,每年都会种些油菜、棉花、花生、黄豆之类的作物。母亲心灵手巧,每年种地的收成也还不错。对母亲来说,地里庄稼的收成可以给家里准备一年的食用油,可以给家里添上几床新的棉被,要是收成好的话还可以赚取一些余钱。但对于我来说,看着各式各样的庄稼,体内懒人的“洪荒之力”“倾巢而出”,仰天长叹“今年又得有活干了”。

孩子天性爱玩,我小时候一到地里,不是“肚子痛”就是“腿疼”,要么去上厕所,要么喝水,反正总是想弄些事出来混时间。我并不懒,但是一到下地干活的时候,我就会唉声叹气,即使我到了奔三的年纪,这个坏习惯还没有完全改掉。母亲说我小时候因此挨了不少揍,一提到干活,我就本能的排斥,叫嚷,每次一到周末,我就开始担心家里又有哪些活需要我去干了。

后来母亲严厉的对我说:“你要么不做,要么不说,要么做了就别说让人生气的话,你总是把事情做了,还要说出让人不快的话,你这样的习惯,以后在外面是要吃大亏的!”后来我毕业参加工作,一次又一次吃亏过后,才真正领悟到母亲的话,而母亲教会我的,不仅仅是这些。

没吃过猪肉,也没见过猪跑吗?

母亲让我第一次煮饭,第一次让我做爆炒鳝鱼,第一次给全家人手洗衣服,第一次让我下地干活,我总会对母亲说“我不会啊”,母亲总会用“你没吃过猪肉,也没见过猪跑吗?”这句话来教育我。“平时我在做这些事的时候你站在旁边发呆吗?生活中的小事,你要多看、学会、多会。”母亲的这句话也一直影响着我读书、工作。

最近部门由于人员调动,我要接手一位同事的工作。他负责这项工作好几年,在做工作交接的时候,我看到那些繁琐的表格,密密麻麻的的数字,好多把仓库的钥匙,好几年的档案数字,瞬间就头大,一度想推脱掉这项工作,在我缕不清这些工作心情烦躁的时候,耳边总会不自然的响起母亲说的那句话“没吃过猪肉,没见过猪跑啊”,不会的你不知道学吗?是啊,不会的难道不能去学吗?对我来说,母亲的这些看似毫无深意的话语却胜过无数华丽辞藻的“人生格言鸡汤”。

家,是两个人的,家务活你可以不经常做,但你必须要会做

从小母亲便让我做家务,地里的农活也会让我参与,无论地里的活有多少,母亲总会带上我一起下地劳作。后来家附近被开发,村里的经济条件好了起来,家家户户都会做点小生意,务农的人减少了,家里地少,母亲便把地里种些瓜果蔬菜之类的,便再没有让我下过地了,哪怕是我自己主动要去地里干活母亲也不让。

后来有次节假日回家,我早上起得很早,准备去买菜做饭。母亲发现后让我赶快回房去睡个回笼觉,不让我做饭。吃饭的时候我故意逗母亲说“为什么小时候你总让我干活啊,各种家务、农活,连针线活也要我看着学,你是把我当女孩子在养吧?现在在家有时间做饭你又不让我做,你不会是担心我等你老的时候啥事都让你干,提前来求和吧”。说完这些,我依旧发出爽朗的笑声。母亲说“很多事情,让你做,是要你学会,你以后去到任何地方,都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你一个人去大学报道,一个人去远方工作,我和你爸虽然担心,但相信你可以做好;让你做的所有家务活,不是为了让你每天在家干家务,而是要你学会怎么去做。不是只有女孩子才要学会这些,家,是两个人的,家务活你可以不经常做,但你必须要会做,要学会分担,不要总让一个人去承担”。

我虽然还没有结婚,但母亲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告诉我婚姻经营的哲学,不是讲那些人生大道理和山盟海誓的承诺,“学会分担,不让一个人承担”也许是对婚姻家庭最好的诠释。

我一直认为我父母对我幼年的教育是成功的,虽然没有给我富足的物质条件,但他们教会我自立自强和人性应该有的善良和担当。母亲一生没有接受过很高的教育,但她用生活教会我的,比任何的著名教授学者和所谓的鸡汤正能量更有力量。

二十多年前的某个初秋,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仍然很炎热,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一个男孩横空出世,这是我的母亲给与了我生命。往后的多个寒夜酷暑,春来秋去,母亲一遍又一遍教会我人生的道理。如今再过两个月又是同样的初秋,一个大男孩,虽未历尽千帆,依旧是白衣少年。

The End

发布于:2021-02-24,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手万传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